先是诱惑,再是抛弃


高山说想出梅峰的《颐和园》,我没事回家又看了遍娄烨的电影。有些新的感受。

 

一个是娄烨可真喜欢连拍重复性镜头,人物动作匪夷所思,但又不是那种表演性的动作,完全是下意识的。所以我不知道他要抓住什么。感觉他对镜头里的人物谈不上有多爱,但对他们的命运无有不深悲的。

 

然后电影里面的人物情绪是多端、不确定以及挫败的。女主人公都有点儿精神恍惚,并且现实世界的价值观又如此松动,所以交换出了一系列诗意的存在。

 

并且,无论李缇还是余虹,在和男人做爱的时候都喜欢冷漠的看着镜头或者说观众,等于是在这种关系中伪装快感、保持距离、自我闭合。不过影片后半部分彼此表演的世俗男女有点儿惺惺作态,只是为了迎合主人公内心的否定性价值。

 

另外,电影里面所有人物如果不是在生活就是在行走,没目标没方向没价值感。这个或许表明了所有人物关系不可能长久、有一系列连锁式反应但又无迹可寻的实质。

 

李缇从楼顶飞下来属于偶然事件,但是痛苦在之前铺垫的比较长而且具象,所以可以猜到结局。余虹是天真的女人所以往往恨错目标。

 

反正这个影片有一种情怀我很喜欢,至于娄烨是不是“被自由”以及多大程度上充当了反体制精英,我觉得随便。但是因为反体制的精英又经常容易把一只鸡也拍得有存在感,所以那种情怀其实也不纯粹。总之,地下电影的使命感真的容不得一点儿不诚实。但至少娄烨是不多的、不局限于消费型的,又能把病态拍的特别繁荣的一个。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总之《颐和园》说的八个字是——先是诱惑,再是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