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与尊重


原创:杨林 

 

关于称呼的问题,被讨论了不少次。

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是说,联想的总裁杨元庆,曾在公司门口站立迎候来上班的职员,并与他们握手。职员边握手,边说“杨总,早上好”。杨元庆不厌其烦地跟同事们说,“请叫我元庆”。开始大家都觉得不好意思,在杨元庆的一再坚持下,大家开始招呼他,“元庆,早上好”。

很多企业听到这样的故事后,觉得非常人性化,也纷纷在自己的公司推广起来,但最后总是不了了知。时间久了,还是XX总、XX经理的称呼了。

这里我谈点个人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在西方很多国家,称呼都是直呼其名的。儿子可以叫自己父亲的名字,比如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父亲,这是我爸比尔。在中国,如果你的父亲叫李刚,你跟同学介绍,这是我爸,李刚。你老爸不两巴掌扇过来,才怪。

关于称呼的问题,我觉得要从两方面来看,第一,要看国家的文化;第二,要看人民的整体素质、文明程度。中国是个农业国家,有很强的农业意识,彼此之间是不太懂得打招呼的。在中国,如果你是一位男士,在电梯里主动和一位美女打招呼,美女一定认为遇到小流氓了。就像我们在西方,你作为一位女士,如果有男士主动跟你打招呼,你千万不要自作多情。我敢保证,他绝对没有看上你,只是习惯性的礼貌招呼而已。

中国人是血缘以内的关系,是熟人文化,对于外人、对于陌生人,中国人大多是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不像日本、不像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更博爱地对待自己的同胞。就像日本,只要你是日本人,不管跟他熟不熟,跟他有没有血缘关系,他都觉得应该帮助你,你和他是自己人。

下面这个案例我们来看看: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天,东京某公司的两个职员——30岁的福田邦广和27岁的大壁友彦,在东京的一个酒吧里喝酒。大壁的年纪小一些,但他是福田的上级,他们公司的企业氛围较为宽松,就用通常称呼较年轻者的方式跟他的这位同事讲话,称对方为福田,而不是“福田先生”。

福田听了感觉很不舒服,于是提出抗议,但大壁说:“一个资历较高的前辈这样叫他的下级有什么错?”福田大怒,揪住大壁的脖子,把他活活打死。

这个案例警醒了我们两个事实:

1、称呼的重要性;

    2、尊重的重要性。

如果大壁在福田抗议后,能及时道歉,也许能避免这场惨剧的发生。因为他的一句“一个资历较高的前辈这样叫他的下级有什么错?”极大的伤到了福田的尊严,令福田难以遏制愤怒。

虽然大壁是福田的上司,但毕竟福田比大壁年长,大壁没有体现应有的尊重,在称呼上令福田感到不被尊重。而这种不尊重,在日本文化里,是极其恶劣的。

在我们国内的企业,在中国文化里,在目前中国民众的文明阶段,我们还是提议尊称,恭敬地称呼您上司的职位,如XX总。

当然如果您是在外企,或者同事们的职业化程度比较高,而你们公司的老总又推行直呼其名的文化,那就令当别论了。

在古时,很多人会有笔名或字,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己名字的保护。比如鲁讯的本名叫周树人,你当面称呼他, 周树人,他可能会不爽。若你称呼他,鲁讯,我想他还是能接受的。

称呼是大事,尊重更是大事之大事。我们必须重视!

我们中国有句俗语“礼多人不怪呀!”

 

 
杨林:自由职业,原创作者。兼任著名经理人培训专家常亮老师助手。
欢迎访问杨林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okok68
欢迎关注常亮老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hchangliang
杨林的原创文章仅代表杨林个人观点。
管理课程预约请联系QQ:971295320;136812424
网友交流请电邮联系(来信均复),QQ谢绝,敬请理解。
杨林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