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正将在晚上离开昆明的那天中午,我约他去吃米线。从挪威森林出发把车开到动物园,停好车,沿圆通路往西不到
上了新世界饮食城的二楼,从他的脸部神情立马可以看出对饮食环境的认可。大厅上宾客几乎满座,只得在一处空座上落座,还好,这里能够侧视到演艺台。服务员前来接受点菜。
“我们吃米线。”我说。
“米线分三种:40元,60元和80元。”女服务员熟练地说。
“壹个40元,壹个60元。”
“还需要什么菜?”
“不需要了。”
过不多久,端上来16个小盘子,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盘子中有一片薄薄云南宣威火腿,再过上一会儿,一大碗热米线上来了。
“快,把小盘中的东西全都倒到碗中去。”我对秦正说,并且我快速地将小盘中的东西一一倒进我的米线碗中,又搅合着。
“好烫哦!”秦正立即如法炮制,同时说。
“不要马上吃,稍等片刻,否则会烫得你吃不消的。”我说。
这时上节目了,一首云南民歌正从一位穿着少数民族盛装的女歌手的歌喉中发出,高原的高亢,彝家山寨的古朴,彝民对大自然的崇尚,全部从歌声中溢出。
我们在歌声中品尝云南米线,它是用米进行加工制成的线条状食品,就像面条一样,它是云南人最爱吃的食品,比较著名的云南米线有过桥米线、鳝鱼米线、大锅米线和豆花米线。我们今天吃的是过桥米线。早年做米线的米通常都是陈米,或者相对来说是不大好的大米,因为这些米不上口,所以就做成米线。不过现在可能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秦正对云南米线原来的陈见可能是他以前吃过的云南米线做得不好,今天在新世界食品城,过桥米线一入口,他就连称,亏得告别昆明之前来吃了过桥米线,否则太亏了。
“味道鲜,米线入口爽滑,太好吃了!”这样的话在进餐过程中,秦正至少说过四五遍。
我第一次住进昆明是2002年的夏天,那时小儿的家还在金江路的金福园,我的亲家在我们一到昆明,就请我和妻到这家新世界食品城吃过桥米线。那是我第一次吃云南米线,真觉得味道好极了。记得那天用餐时,我和妻都对摆在我们面前那么多的小盘子感到莫名和好奇。也是在那年,我带着孙女去看世博花卉园艺会的过期展,中午时分昆明的短暂热气正在发威,我们的午餐吃的是过桥米线,两人吃得浑身冒汗,淋漓一身。只是口味好极了,还觉得是一种享受。
“我现在对云南米线有了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