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是在中关村土生土长从小办到大的一个企业,特别是从2000年以后,我们把联想的经验总结了以后,决定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从2001年到2008年,联想的风险投资共投出去大概有3亿多美元,投了80多个企业。每做一个企业以后我们都要进行一次复盘,就是研究这个企业投得成功还是不成功,这个复盘不是当时做,是一年以后做,然后两年以后再做,不停地回过头来看。这样我们对创新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
科技成果产业化在中国为什么不够顺畅
科技成果产业化在中国为什么做得还不够顺畅?不顺畅有诸多原因,我认为企业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外还有诸多原因:
第一,观念。这个观念包括了科学家科研成果创新的观念,甚至是科技部门的观念。
第二,机制。到现在,在中关村所有的企业之中,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真正是解决了产权机制问题的可能也就是联想。据我知道,像北大方正也都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在中科院里面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产业以后,机制的问题有一些原则,可能在法律法规上,有一些地方还是很难行得通的。
第三,客观环境。
为什么说企业家的因素特别重要呢?像蒙代尔先生讲的,一个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再卖出去,中间有很多环节,这都是我们自己切身经过的,最起码你把实验室成果终试成功以后变成产品销售、市场推广、服务等一系列环节,这个过程之中谁来把控这个环节,再好的科研成果好比是闪光的钻石或者是珍珠,没有串起来是形不成项链的,企业家本身就是这根绳,串起来各个珠子的这根绳,而最终卖出去的是项链。
有一年,我们给一个科大博士投资,其实是一个年轻的刚博士毕业的学生,在他的导师主导下的一个企业,叫迅飞,做的是音频技术,就是声音合成和声音识别,已经有了成熟的实验室成果。但是,是不是能推到市场上去,到底在市场上怎么用,整整做了8年,在这8年之中他们不断地尝试,到底在什么地方能用得着,而且也要不断地鼓励自己的队伍熬得过去。
8年后的结果是推出了很成功的产品,最后在2008年1月份上市,上市以后正赶上金融危机的到来,在A股市场其他的企业直接往下掉的时候,他们的股价迎风上涨。当时上市的时候是12元一股,现在是37元一股。他们非常好地把音频合成和识别用在了若干方面。我们作为投资者,这件事情回报了17.5倍。这是非常典型的企业家,除了坚韧不拔以外,特别注意的就是怎样去寻求让自己的东西去适合市场的需要,这里面当然还有很多别的内容。
企业家必须深刻了解本行业的特点
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想生存下去,让企业基本做好,就必须要深刻了解本行业的特点。我这里有一个屋顶图,房顶是说有关行业的事,比如制造业,有运作层面的关系,怎么采购、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等,刚才讲的是成果和销售的东西,怎么做市场,这是很有个性的,不同企业不一样,但是一个创业的企业得把自己本行业的东西摸清楚。其次,管理基础层面的层次。管理基础层面的东西就是企业的体制和机制是不是合理,其中还有管理的三个要素:第一建班子,第二定战略,第三带队伍。
从1992年、1993年开始,中国的PC行业进入WTO,使得国外的计算机能够进入中国,进入的结果今天大家看到,计算机整个信息化在中国非常繁荣,但是使当时的计算机厂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当时最大的国企,我们的老大哥,长城公司是计算机领域内国企,一年之内品牌就没了。联想在当时是计划外的企业,但是我们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出来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研究,不是研究我们跟对方有多大的差距,因为跟当时的情况来比,无论是资金、技术、管理方方面面都没法相比,我们当时主要是研究我们自己本身有什么不足。先不说比人家,我们自身到底有什么问题,把这个问题想透了以后,我们就开始大幅度进行调整组织架构的调整、营业模式的调整。事后的结果就是,从1994年以后几乎连续每年平均按80%的营业额和利润速度在增长,一直增长到2000年前后。到了1998年以后,已经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在全世界所有的PC市场里面,中国市场增长最快,所以应该讲各国PC的巨头们重兵聚集在中国。当时有经济学家说,在中国能打赢国外的不能算本事,是因为中国出国比赛的全都是优秀的运动员,国外派来的都是残奥会的运动员,所以他们赢了,我说这话不对,最起码在我们这个行业不是这样。
联想为什么能做到呢?其实我的同事们还是对行业本身进行了非常深透的钻研和研究,比如像我们这个行业,由于高技术的突出表现,所以新元器件不断产生,因此价格会突然间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企业本身如果库存时间长的话,你的成本就会变得巨大。比如一种叫Drem的存储器,我们从16美元降到2美元,就是说我买了这个配件以后在手里压3个月和立刻卖出去,单这一项大概就要差100多美元,这就是库存。当我把这个东西研究透了以后,当时在我们没有IT系统支持、还不懂得什么叫ERP的情况下,我们研究出了一套小办法,即怎么样用快跑的方法解决我们的库存,结果我们打了大胜仗,连续6年降价,当时的报纸都认为我们是跳楼价,其实最后我们的利润比哪年都高,而且为我们后来在中国取得利益奠定了基础。我只是想通过这个事情说明,企业家想做好的话,必须要对你自己的行业有深刻的理解,把刚才我说的各个环节能够很好地把控。
企业必须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行业也在变化,企业如果不能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的话,企业就待不住,这里面有太多的故事。吴晓波先生写过一本书叫《大败局》,讲的全是中国企业,很多都是当时跟我一起在领奖台上站过的,最后全下去了。我在1984年开始办联想的时候,最大的电脑公司当然是IBM,据我的了解,当时IBM的营业额比第2到10名全加起来的份额还要多,但是今天IBM已经彻底不做电脑,把电脑的硬件完全卖出去了。现在做的是软件和服务。当时还有一家中国人很骄傲的公司,也是世界上非常巨大的电脑公司,叫王安,今天已经没有了。再有一家是DEC,当时比HP大,今天也没有了。CDC、SAM、康柏这些都是在当时非常大的公司,今天全都没了。具体原因,我觉得更多的是因为形势变了,企业本身的战略调整没有跟上。比如说PC的出现、个人电脑的出现,实际是计算机领域一个重大的变革,但是很多企业家自己坚持认为我是做大机器的,PC一定不能做大机器,我要坚持,结果当然就没有了。后来在PC的进程当中情况不断地变化,台式机变成笔记本电脑等等。如果企业跟不上这种变化就会出大麻烦。联想由一个小公司做到现在的第4位,我们当然不甘心第4位,可能在座的各位知道我说这个话有底气,是因为前几天我们宣布的数据扭亏为盈了,这个是小事,企业本身就不应该是亏损的。今后的发展,我相信联想会坚持下去。更重要的是,现在我们这个行业又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电脑的形式将是什么样,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好这个时机,不能迎接好这个挑战,很难说联想今后会是什么样。因此企业战略的决定将是非常重要的。
在战略制定当中怎么才能制定好战略?我们自己的深刻认识是,应该有一个班子来制定战略,只要有一个好的班子才能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外部和内部的信息,比如现在的联想集团的班子是4个中国人和4个国际人士,他们分掌着研发、产品、大区销售等等,一起来制定重要的战略,是一个班子总体讨论这些问题而不是CEO一个人来决定。另外,讨论战略制定的时候是从务虚到务实,不是一个重大的决定说做就做了,是很长时间开始慢慢研究一步步逼近,使得做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很仓促,我只是想说明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个很好的管理基础,这里边有很好的班子,大家能同心同德,有聪明、有智慧,又懂得好的方法,这时候就能制定出好的战略。而在制定战略的同时,会把怎么去执行考虑到里面。
优秀的企业家
要有战略眼光意志要坚定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是什么样的?第一,肯定目光要高远,即你的追求要高。第二,意志要坚定,这都是我们和我们所投资的企业要具有的,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如果你的意志不坚定或者做到一定程度就不想做了,肯定不行。第三,胸怀广阔,要做一个大的企业一定要做到胸怀广阔,要能够做到为你的合作伙伴提供平台。第四,学习能力强。
其实科技创新特别是在中关村,最后是不是能成功,要特别注意企业家的作用,这点我觉得还是企业家本身能感受到的,但是没做过企业的人感受不是很深刻。当发现好的企业以后,希望能够重点推广,重点培养,这时候我相信我们的中关村未来将不仅是繁花似锦,有一批好的中小企业在成长,而且一定会出现巨星。
创新发展要重视企业家的作用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