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过后,中国的出口业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作为世界的加工厂,以初级产品的制造为主的企业“一夜回到解放前”。大批工人下岗,大批工厂停产。中国经济保八的目标显得力不从心。
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有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以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在经济危机的创伤还未痊愈的时候无疑是天方夜谭,没有人会在坡上往下滑的时候还会拉你一把!因此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只能依靠自己的内力——增加投资,鼓励消费。都知道中国是“金砖四国”之一,有着强大的外汇储备,增加投资似乎是个可行的道路。但是据社科院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4万亿刺激计划 ,投资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基础设施行业,都是些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较少,老百姓短期受益相当有限。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百姓增收成了贴在墙上的画饼。就还剩一条路,刺激消费。城市的消费高,农村人的消费低这是妇孺皆知的事,刺激农村消费,提高经济活力似乎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乎,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刺激活动其中就包括太阳能下乡。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太阳能利用之路走过了大约三十年的历程,基本实现了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的问题。但是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的主战场长期局限在农村地区及二三线城镇,由于其自动化程度、应用方便性及其与城市建筑的适配性等原因限制了太阳能发展的脚步,给人留下了低端的传统印象,城市接受程度不高。全国几千家太阳能企业聚集于乡镇和农村地区,你争我抢,鱼龙混杂,竞争的好不激烈。
去年,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出,曾被众多太阳能大企业寄予“提升行业门槛、加速行业洗牌”的厚望。不过随着中标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还有更多的非中标企业通过低价格、傍名牌、公然造假等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家电下乡的效果,也给中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太阳能下乡毕竟不是去做慈善,而是推销产品,是让百姓往外掏钱。让我们来看几组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0年《农村经济绿皮书》。估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5500元,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有所扩大;中国在恩格尔系数达到0.49后出现拐点,小康生活受挫;30多年来我国基层职工对于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做除了重要贡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来,财富却越来越多地向企业高管集中,而广大职工却没有相应提高收入和福利;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来算一笔账,人均收入5500元,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一年总收入是16500元,根据基尼系数,他们花在食物上的消费约占8000元,甚至还会更多。另外加上子女教育、出行、住房、医药费……等等,一年下来能够剩下的钱,能够买台太阳能热水器已属不易。因而可见,适合太阳能消费的群体不在农村,而是在城市。诚然,农村的太阳能普及率还不是很乐观,农村人有人能够买的起太阳能热水器,但是毕竟在农民收入还没有切实的从根本上提升上来的时候,农村市场的普及还欠需时日。与此相反,城市中的居民收入较高,大都买的起太阳能热水器。并且城市中对于卫生生活的质量要求更高,对于节能环保型的热水器需求更强烈,城市这个新兴市场才应该是太阳能行业开拓的重点。太阳能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城市市场,企业的进军方向应该是城市,而不是随大流一股脑的冲向农村。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对于太阳能的需求质量高,条件高,对于企业提升技术、进行新产品研发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再加上政府的强制安装条例的颁布,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开拓城市市场,跳出农村鱼龙混杂的竞争,提升企业品质,把握未来市场风向无疑又是一大助推器。
综上所述,太阳能企业下乡可以,但必须时刻紧盯住城市,进城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