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学问


 吃的学问

       吃,除了填饱肚子的功效外,实在大有讲究,太有学问了。了解吃的学问,有益于增进吃的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吃的学问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食文化,二是找感觉。

       先说食文化。大凡美食佳肴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有“文化”的吃和没“文化”的吃是大不一样的。例如,浙江名菜“西湖醋鱼”,味道鲜香,吃起来甜、酸之味俱有,颇不寻常。这里面有个淳朴感人的“叔嫂传珍”的传说。古时西湖边有宋氏兄弟,以打鱼为生,当地恶少欲霸宋嫂,谋杀宋兄,宋弟告官不成,宋嫂劝小叔外逃,特以糖醋烹制草鱼为其饯行,寓意:“甜时勿忘辛酸人”。小叔得功名后除暴安良,宋嫂却逃遁不知下落。偶在赴宴时,宋弟又尝到酸甜味的鱼菜,方找到隐居在官家当厨工的嫂嫂,叔嫂终于团聚。当你吃这道又名“宋嫂鱼”的佳肴时,评品着“甜酸”寓意,定会感到别有一番味道。

       我国有鲁、苏、川、粤、浙、闽、湘、徽等“八大菜系”,都有其代表地方特色风味、富于文化内涵的珍馔佳肴。再说找感觉。美食讲究“色香味形”,其实,就是要满足人的感觉感受。滋味鲜美是满足味觉感受。评品佳肴味为先,首先要好吃。品尝中国菜肴时讲究“品味”,即欣赏一种微妙的味觉美感,从而使人在生理、心理两方面均得到极大的满足。滋味的“滋”是指品尝食品时咀嚼的感受,诸如韧、烂、酥脆、滑嫩等,口感各异,给人带来不同美感。香气四溢,芬芳扑鼻是满足嗅觉感受,让人食欲大振。厨师一方面通过烹制加热,将食物固有的香味激发出来;另一方面通过外加诸如加茴香、八角等香料,以及在菜里放香菜、葱花,或用有香味的气体熏制食品,或将菜料用有香气的材料(如荷叶之类)包裹起来加热,使香气透入菜料之中。至于色彩艳丽和形象生动则是满足视觉感受,同样在于激发食欲。菜肴除注意保持食物本来的颜色外,还通过配色使不同食物的多种颜色彼此衬托,通过缀色使菜品鲜美活泼,通过润色使菜品色泽变得更明亮或强烈。形状美观,主要表现在切制成形时刀功处理上的灵活多变,以及摆布匀称、衬托得宜等方面。

       其实,在“色香味形”之外,还应该增加一条标准,那就是“器”,指盛菜肴美食的器皿。这也是满足观感的感受。精瓷细碗,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可是,吃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似乎离开那种深锥形的粗瓷海碗,反而吃不出西北的豪放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