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齐鲁社区一则名为〈为领导服务?邹平天地缘酒业,高招迭出!〉的帖子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网友在帖子里晒了几幅山东天地缘酒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特供酒的照片,而引起大家热烈讨论的正是这种特供酒的名称:领导专用酒。”《齐鲁网》
有网友断言,1箱装6瓶价值900元,如此低廉的“领导特供酒”绝对是“山寨”。我认同。企业制造这种噱头,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占有欲,造卖点扩大营销。谜底揭穿,人们纷纷指责企业迎合特权消费,媚俗不道德。
而律师也指出,企业涉嫌制作虚假广告,蒙骗消费者。这些评判都无可厚非,但我认为,矛头失准、方向偏颇。
其实,“特供酒”、“特供烟”也好,“专用车”、“专用路”也罢,这些都是权力的象征,都是特权制度的衍生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早在封建时代就有为皇帝专用的贡酒、贡茶、字画、古玩等“特供品”,并建立了专门的官窑,生产御用瓷器。
《新唐书》记载了为杨贵妃“特快专递”荔枝的故事。“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时至今日,在一些保持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仍在实行皇室专用制度。
在前苏联时代,仅莫斯科就有100多处特供商店,只有苏共的高级干部凭着特殊的证件才有资格出入。在这里,苏联国内稀缺的各种名贵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一位记者曾说:“对于上层人物来说,共产主义早就已经建成了。”
前段时间,《南方周末》的记者探访过戒备森严的“北京海关蔬菜基地”。曾是北京亚运会、奥运会及两会禽蛋提供商的北京留民营新世纪养殖场的孙先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北京市委派的专家到场里对水源、饲料和空气检测达标后,他们的产品就开始与北京市政府部门等直接对接,特供至今已有十年,饲料及饲养条件都不同一般。
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只要特权制度的祖宗在,“特供产品”的子孙就会不断繁衍。只不过面孔、数量、体形变化了,种类、型号、品种换代了。
但不管他是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好用的,他们的“高贵血统”还在,都是“特供”家族的;他们的专属群体还在,都是“特殊阶层”的。所以,企业拉“特供”的“虎皮”搞促销,不足为怪。而“特供”制度和特权体系才是应受质疑和批判的。
前段时间,曝光了不少为机关提供“特供产品”的农场。于是人们担忧,吃“特供”的干部,能否真正把食品安全挂在心上?所以,不管是从维护食品安全、保证公平交易,还是防止腐败的角度出发,都应尽快取消“特供”制度,约束特权滥用。
只有铲除“特权”的根子,才能防止“特供X”、“特供y”、“特供Z”之类的“毒芽”继续生发。
只有逐步取消特权制度体系,才能打消公众质疑,防止干部特殊化,创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保持社会的健康发展。
引用自愚人《“领导特供酒”,“特权”根上发出的“毒芽”!》
只有铲除“特权”的根子,才能保持社会的健康发展。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