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手的事抢着办?


   “棘手的事抢着办”,这是在一家企业的网站上看到的一个“理念”,因为印象较深,就记住了。当然,记住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其它很多企业的文化理念中也经常出现类似的内容。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一类的理念在现实中缺乏现实性,不大可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为起码它与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相背离。

  但是,既然大家都知道这样的理念“不好使”,为什么还要出这样的东西呢?这与我们一直以来对员工过多和过高的职业道德要求有关,当然也不乏为了逢迎领导而见风使舵者。在企业现实中,这样的理念,即便你倡导得和“宣贯”得再好,也不会有员工去执行的,基本上等于一堆废话。当然,还有一种可以虚拟的比较可怕的情境,就是你的员工的确是看见棘手的事情就抢着办,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全体员工,整天在厂区里急吼吼地找“棘手的事儿”,最后因为你这个人很“棘手”,把你给“办”了。

  在现实中,这一类的近乎“荒诞不经”的文化,其实不在少数。而且很多人还似乎热衷于此道:本来挺现实挺实际的文化,非得装神弄鬼地搞得很玄或者很炫。所谓很玄,就是把很多好的尤其是老祖宗的文化拿过来,一股脑儿地堆在自己身上,也不嫌压得慌。所谓很炫,就是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文化装点得美丽和动人,希望让人家“一见倾心”。

  其实,如果注意观察,“文化”不是这样的一堆理念。在企业运行的现实中,“文化”完全是另外的一副样子。下面是一位EMBA学员朋友提交的课程报告中讲的一个事儿,这就是存在于企业实践场景的经典的“文化”:

  这家公司并没有文本性的企业文化手册让大家来背,但是一名新员工入厂之后半年就能体会到,这家企业的文化是“质量第一”。因为厂子里车间里到处悬挂的标语口号,90%都是跟质量有关的:今年的PPM目标,各班组6δ的达成数据,客户投诉报告,质量问题分析报告。品质检验员到生产线去转悠的时候,一个个挺胸叠肚,趾高气扬。开8D报告分析会,质量经理敢把财务经理甚至是总经理叫来听会,甚至敢给总经理布置任务等等。在这种企业,先甭管挣不挣钱,头一条就是做出来的必须是精品,不能有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