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市场非理性下跌,创出2307点上涨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并且成交量也有所放大。A股市场今天的下跌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1、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明表示,A股国际板目前已“基本准备就绪”,并“随时可能推出”。尽管目前没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但上交所已订立了上市交易的相关规则,而技术和监管方面的工作也基本完成。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昨天在A股收盘后表示,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脆弱性在逐渐增加,短期需面对贷款质量恶化、银行脱媒加剧、房价下跌以及外部形势不明朗等风险。
3、媒体报道称,多位银行和信托公司高层透露,银监会新任主席尚福林在11月11日召开的2011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要求各家银行加快银信合作业务转表,确保在年内全部完成。尚福林警示银行说,银信合作业务一旦出现问题,风险实际主要由银行承担。本报从权威渠道获悉,今年内,各家银行应转表的银信合作资产约为1万亿,到今年6月底,只完成约4000亿元,部分银行有意拖延。表外贷款年内全部转入表内,将导致金融市场资金紧张。
虽然今天A股放量下跌,短期可能进一步下跌,但A股向上的大趋势不变。事实上,今天其实有一个比较大的利好被忽视了:多家投行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目前,监管部门最近就上市公司进行配套融资征询业内意见,其中,借壳上市不允许进行配套融资。“意见允许发行方可以向非关联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但实际控制人不能发生变化。非关联方认购资金需要询价。”申银万国投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监管部门对于再融资审核标准趋于细化,审核标准也进行了调整。据投行人士介绍,监管层还强调了借壳上市不允许配套融资;最近12个月内承诺未实现的,不能配股、公开增发;最近一期末有较大金额财务性投资的,不适合公开增发,可配股、定增。
个人认为,郭树清就任新的证监会主席后,中国股市的融资压力只会下降而不会上升。
就国际板的融资压力,根本也是杞人忧天。上海在发展国际板的问题上急不可耐,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问题上,上海说了不算(祥见下面的专题分析,该分析其实是我6月写的一个文章做的修改,当时这个文章还发在香港的《经济日报》上了。难得地拿到了港元的稿费)。
由于导致A股下跌的因素只能影响几天的行情,而中国CPI见顶,货币紧缩的拐点见底,房地产全面下跌导致的资金分流股市等大趋势却将长期利好股市,因此预期A股调整时间与幅度都有限,跨年度行情仍值得期待。
国务院6月3日发布的《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要“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研究建立国际板市场,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既然国际板市场仍处于“研究建立”的阶段,短期内推出的可能性不大。事实上,国际板的成功应当在条件成熟和制度完备的情况下推出,否则短期的热闹后很有可能被边缘化。事实上目前国际板推出的条件并不成熟,贸然推出,国际板很可能成为一个半死不活板。
海外市场的人民币存量不足以支撑国际板的设立。目前市场上不少学者和市场人士建议以美元作为国际板的计价货币,理由主要有:一是美元计价有利于分流热钱,降低央行对冲的压力;二是人民币计价将对估值较高的A股市场形成压力。然而事实是,任何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本市场,均以本国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即使是香港股市,也只是在今年,为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首次推出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如以美元计价,虽然有利于国际板快速推出,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和上海资本市场的发展,国际板将面临弃美元转人民币的两难选择和巨大成本。而且国际板以美元讲价,只能成为巩固美元国际地位的嫁衣,而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因此从人民币国际化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长远目标来考虑,国际板以人民币计价是必然选择。
事实上,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和上海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均明确表示,国际板必定将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
目前即使是存量快速增加的香港市场,人民币存量目前也不到1万亿元,不足以支持人民币IPO的全面推行。在海外人民币存量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开设国际板,恐怕只能吸引外国公司在国际板的IPO,但却无法吸引足够的外国投资者的进入。这将对A股市场形成巨大的分流压力。目前陕煤、中交股份、中化股份、新华人寿、中国铁物尚因市况不佳而难以上市,中国怎么可能把宝贵的上市资源大公无私地分给国际跨国企业?
汇丰等大公司是中国国际板的热门上市公司。但自2010年以来,A股市场在沉重的融资压力下,对大盘股普遍退避三舍,显然缺乏足够的热情与资金参与流通市值相当大的国际板公司的炒作。从目前同时在香港和A股上市的银行、保险股,H股股价显著高于A股的情况来看,这时推出国际板,很可能外国公司国际板股价明显低于国际市场。
就估值而言,目前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估值较高,但大盘股公司的估值甚至低于成熟资本市场。以香港上市的汇丰为例,静态市盈率超过10倍,而工行、建行都只有8倍。而且相对于国内公司利润动辄二、三成的增幅,外国公司的成长性明显不足。
这样,目前如贸然推出国际板,外国公司的股价很可能以较大的折扣交易,这有损于是些公司的市场形象,外国公司IPO定价较高,很有可能导致IPO失败。外国公司在国际板上市的热情可能明显下降,国际板的发展可能陷入停滞,在一时的热闹后,成为半死不活板,就像现在的B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