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地方加油站的柴油供给紧张甚至断供。事实上,在每年这个时候,“柴油荒”现象都是大家争论的热点话题。
“柴油荒”的成因,目前还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本月初的柴油价格调整是导致“柴油荒”的原因,还有人则认为是两大油策略性地、有意识地制造了这场“柴油荒”。
最近的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应该是造成柴油荒的根本原因,本质上还是季节性的短缺。从需求侧看,需求增长较快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此次柴油荒的季节性原因又比较明显,通常秋季是煤炭运输和农产品收获的高峰季节,煤与电之间的矛盾可能使今年的冬季电厂储煤更加集中些。从供给侧看,虽然国内柴油炼油能力还足够保证供给,同时,今年政府通过实施进口柴油零关税政策以刺激柴油的进口。但是,占全国炼油能力70%以上的两大国有石油企业没有做好应对季节的充分准备。
当柴油供应紧张的时候,大型国有油企首先给自己的加油站加油,是可以预期的,但并不正确。大型国有油企有责任确保中国的柴油供应,不仅因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我国石油产业链的国企垄断是行政赋予的权利。目前国内的民营加油站个数占到了加油站总数的45%以上。如果民营加油站的柴油供给无法保证,如何保证市场的供给?
短期内解决柴油荒的途径其实很简单,即政府敦促两大集团增加柴油生产和进口。长期看则是让更多供应者进入市场,参与柴油的生产及进口,同时改革价格机制使其更加准确反应市场的供求关系,由此降低发生柴油荒的可能性。
很多人想知道为何每年都要经历柴油荒。这可能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关。只要中国依然保持柴油需求的快速增长,我们就不能完全避免柴油荒的发生。由于种种原因,短期和局部的柴油荒仍将存在。我们只能尽量保证将油荒控制在一个更短的时间和更小的范围内。
即使柴油供应充分,由于不同能源的可替代性,其他能源行业的问题也将会导致柴油荒。例如当电力短缺时,许多企业将转用柴油发电机,增大柴油需求,从而导致柴油荒。去年地方政府为了实现节能目标而进行“拉闸限电”导致的柴油荒,验证了这个说法。根据目前我国的柴油供需情况,如果没有大规模的电荒,也不应该出现大规模的柴油荒。
我们很着急解决目前的柴油荒,但也需要更积极地思考中长期如何减少柴油荒,不能总把改革问题留给下一次柴油荒。柴油荒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与成品油定价机制相关。首先,国际油价上涨,国内加油站存在油价上调的预期,从而出现囤油,如果囤油出现在需求淡季,不会影响市场供给,相反,如果囤油出现在需求旺季,将会直接导致油荒。其次,目前成品油定价原则是国际接轨,现行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会滞后价格调整,从而扭曲炼油厂的生产动力。第三,价格调整的滞后将会影响柴油的进出口。当国际油价高于国内油价时,不管国内的供需状况如何,相比进口,柴油供给方将更加倾向于出口。
目前,公众呼吁允许民营企业更广泛地参与到原油及石油产品的进口,这当然是市场改革的正确方向。但是,要使改革得以成功实行,需要改革成品油价格机制,使其能反应国际油价的大幅度波动。如果在不改革的情况下,而允许民营企业更广泛地参与,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滞后将会更显著地影响市场供需,导致更多的问题。因此,今后成品油价格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基本原则是使柴油价格更加贴近市场的真实价格,为其他改革铺路。
最后,政府应当倾听来自民营加油站的呼声。在成品油生产链垄断和政府定价的情况下,如果政府不能有意识地给民营油企留出发展空间,民营油企被国有油企挤出去只是时间问题。
让更多供应者进入市场
评论
编辑推荐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