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都收购易买得


  零售连锁业的跨境收购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即便是这个行业本身,在国内的发展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型超市,到如今几乎遍地开花的百货连锁、家电连锁,随着物流业的扩张,将来还会出现更多专业化的连锁经营模式。  

  BESTBUY当初进军中国,收购五星电器时,曾让以国美、苏宁为龙头的国内家电零售行业惶恐了一阵。家乐福、沃尔玛也曾经以跨国大型企业的声威震撼闪亮登场。如今看来,不过是逞了一时的风头,最终深陷国内同行企业的重重包围,不敢松懈,艰难地生存着。在广大的二、三线城市,仍是国内连锁企业的天下。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华都收购韩国易买得在江浙一带的卖场,就显得具有代表性。

  近日,福建新华都购物广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计划出资1.25亿元,收购易买得所属四家外商独资企业100%股权。这四家外商独资企业在宁波、常州、杭州和泰州开设了6家卖场(注:常州开设有3家卖场,剩余城市分别各有1家卖场)。交易完成后,宁波易买得商业有限公司、常州新世界易买得商业发展限公司、泰州新世界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易买得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新华都的全资子公司。

  这条新闻惹人眼目之处在于被冠上了“中国首例国内零售连锁收购国外同行在境内的卖场”案例。而主角“新华都购物广场”也终于从偏居一隅的地方性零售连锁企业,开始跨上异地扩张之路。新华都在陈发树、唐骏的名人效应之后,从这起收购中再次抓住了公众的眼球。论起零售连锁企业,新华都的名气在此之前几乎难以被人们察觉,人人乐、天虹商场、银泰百货、巴黎春天、大润发等等,数不胜数,知名度都在新华都之上。其实,新华都的历史也不可不谓悠久。今天的新华都给人以综合性企业的印象,而其确实以百货业开始起家的。1995年1月8日,新华都在福州的繁华商业地带东街口,成立了第一家百货商场。之后,福州新华都商城、新华都购物广场等相继成立。1997年,新华都将属下部分优质资产进行改制重组成立了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以百货、超市为主,向工程机械、房地产、旅游和采矿等行业发展。

  新华都的36家门店,主要集中于福、漳、泉和厦门这一带,具有明显的地域集中的特点。这可能是导致新华都名气受限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样是上市公司,人人乐、大润发、华润万家等的品牌知名度远超新华都。从公司今年主要经营指标上看,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现金含量开始超过行业均值,出现较明显的增长。而其增发计划提到将以租赁店面的方式,在福建、广东和贵州省拓展38家连锁超市和3家百货。市场看好其收购易买得的举措,消息公布后,股价上升了近10%。

  在看好之外,业内对此事件的普遍关注集中在新华都是否有能力做好收购后的整合过渡。从交易的细节来看,作为韩国百货业龙头,易买得这次是以净资产的45%出售门店,如果不是特殊原因,这种交易看上去对出售方很不合算。

  资料显示,易买得(E-Mart)是韩国第一家大型超市、全球综合零售企业,截至2011年7月,已经在韩国国内开设有136家连锁分店,占有韩国市场32%的市场份额,门店数和销售额均超过了沃尔玛和家乐福在当地市场的总和。是韩国最大的大型超市,受认可度最高。易买得以“白菜价”出售,是因为亏损不得不选择收缩中国“战线”。尽管易买得宣布出售后继续寻求在中国更好的收购机会,但是退出江浙这一中国最富裕的消费区域市场,必有其难言之隐。

  据了解,易买得最早进入的上海、天津,目前销售情况良好,有一定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从大众点评网上对此次出售的门店的评论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价格偏高、配套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而优点也是明显的,比如购物环境好,有韩国特色商品。虽然公司强调企业的本土化程度高,而这几家基本上以韩国独资为多,除了杭州的门店,其他都位于三四线小城市。新华都则表示,最看重的是收购的门店的位置。

  在三四线城市,之所以国内零售连锁竞争优势更明显,一个主要原因是市场定位准确。在这样的地方,消费者对于高价高质量的商品的需求是有限的,易买得一个门店需要周边20万人以上的常住人口来消费,对于已经充斥着各种中低档连锁商场的小城市,无异于是庞然大物,市场难以承载。进入这类城市,应以小而精,服务少数高端人群为主。百货零售则应重在价格实惠,靠量取胜。新华都面临的未必是整合问题,而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重新定位于大众化市场。以其长期耕耘于福建二、三、四线城市的经验来看,胜算未必很低。低价获得江浙富庶地区的门店,这是一个区域扩展的良好开端,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