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碎片:魏晋风流之雪夜访戴


王徽之是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儿子,尽管比起乃兄王献之来其名声可能要小得多,可在当时,其名可绝对不在乃兄之下。这里,我们不是要说其在书法上造诣,作为当时著名的王家的后人其六朝人所有的那些风流倜傥于谈玄弄机,不问世事,在他身上可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王徽之曾经做过车骑将军桓冲(就是那们东晋后期名震一时的名将桓温的弟弟,在桓温死后的接了他的位子)的骑兵参军,也就是桓冲军队中的“弼马温”。

有一天桓大将军见到这位王家大公子就随口问道:“你是干什么的啊?” (卿何署?)王徽之回答道:“不知道是干什么的,经常看到有人牵马来,大概是负责管马的吧?”(不知何署,时见在牵马来,似是马曹。)

桓大将军又问:“你既然是管马的,那我问你,军中有多少匹马啊?”(官有几马?)

王徽之答:“我从来不问这些事情,哪里知道马有多少匹?”(不问马,何由知其数)

桓大将军又问:“最近马匹死亡的情况如何?”(马比死多少?)

王却用孔老夫子的一句话,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不知活的马有多少,又怎么知道死的马呢?”(未知生,焉知死?)

桓大将军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忍着一肚子的火气,又对王说:“你在这个位子上时间也不短了,应当好好的做些事情。”

谁知,王徽之没有立即答他的茬,用手摸摸脸颊慢条斯理的冒出了一句:“今天这西山的空气不错啊!”

桓大将军差点没有气得吐血,但却无可奈何。毕竟人家是老王家的啊!

就是这位看似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王家公子,为我们演绎了一出雪夜访戴的千古佳话。

王徽之曾经在会稽山阴(今天的浙江绍兴境内)居住,有一年的冬天,睡到半夜,推窗一看,窗外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白雪皑皑、月色朗朗,陡然间兴致勃勃,于是披衣起床,温一壶小酒,一边喝着一边还摇头晃脑的吟诵左思的《招隐诗》:“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峭茜青葱间,竹柏得其真。……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读着读着忽然的就想起了隐居在会稽郡剡县(今浙江绍兴嵊州)的老朋友戴逵来。想如此良辰美景自己一个人欣赏未免太没有意思了,于是趁着夜色划着小船就去寻访老朋友去了。好不容易划了一个晚上,天亮的时候,终于到了老朋友的家门口,然而,在老朋友的家门口站了一会儿之后,王徽之就掉转船头又回去了。

一同来的人不解,说你这是为什么啊?都到了门口了,怎么又不进去了?这不是瞎折腾吗?

王徽之回答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如今兴已尽了,就应该回去了,至于见不见又有什么关系呢?”

六朝人的随性由此可见一斑,也只有六朝之人才有这份闲心与雅致,也只有六朝之人才有这样的机会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