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救救传统文化、请救救坠子戏曲传承者——老艺人郭永章


老艺人:郭永章-简介  

 

性别:男出生:1945年生

 

民间称呼:“郭瞎子”

 

山东菏泽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苏道沟村人、民间坠子大师。

 

郭永章双目几近失明,唱坠子时自己拉坠胡伴奏,脚打梆子,唱腔高亢酣畅,声情并茂,乡音如醉,善于在坠子书中融入山东梆子、山东枣梆等特色唱腔。

老艺人郭永昌所演唱的《罗成算卦》、《吹牛》、《拉荆笆》、《老来难》、《报母恩》、《十大劝》、《龙三姐拜寿》、《吕洞宾戏牡丹》、《郭巨埋儿》等曲目风靡苏、鲁、豫、皖四省,百听不厌。郭师傅坠子多为劝说世人敬老重义行善,在苏鲁豫皖交接农村城镇都有市场。

郭师傅家住山东菏泽市牡丹办事处苏道沟村,现在老艺人为生活所迫,仍然不停的走村串乡,为广大百姓带去欢乐和艺术的享受。时光穿梭,老人年纪已大,可能唱不了几年了,身边也没有徒弟,他很担心坠子会失传。

(以上叙述来自百度百科等网络 )

笔者曾经一度关注我国孝文化对养老问题的作用,深为孝文化的日益式微而深忧。而今更为我国民间大师的生活而担忧,更为民间瑰宝即将流失而难过,笔者来自大师的家乡,深知民间艺人的凄苦——“走南闯北、风里来雨里去”。

虽然先生在著名导演顾长卫执导的《最爱》中扮演过二骚爷爷,为诸多观众所熟知。

注:在2010年,郭老在拍摄的电影《最爱》中饰演二骚爷爷,影片一开始,郭永章拉琴高歌神采飞扬,瞬间将观众带入山村生活。影片上映后,郭永章酣畅淋漓的演唱,打动了无数观众。郭永章演唱时,每一根毫毛每一片皮肤都牵扯到情感的最深处,唱词中的嬉笑怒骂、人情世故,全在脸部的肌肉张合,嘴部的开合吊扯中上演了出来,毫无遮掩。

 

  据该片导演顾长卫介绍说:郭老是山东菏泽的民间盲艺人郭永章,《最爱》用了他两首坠子,一首是开篇他弹唱的《罗成算卦》,另一首就是主演常唱的片尾曲《吹牛》,其中的一句歌词就是‘我本是老天爷他干

  

《最爱》剧照

爹,你看我体面不体面’。吹牛这首歌很好听也很耐听,听一两遍之后就更喜欢。词好、旋律好、声音好,我都觉得无法复制,也很适合《最爱》中的人物。”

然而,几位网友去看望郭永章老人的境况仍不容乐观:一个偏僻的小农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院里、有两间西屋——就是一个著名老艺人的住所,院子里杂乱无章,一个小棚子下面有些柴草,这是老人防雨而留的生火的柴禾;一个即将塌方的小圈里养着一只鸭子,这是郭老外出唱戏时给老伴留下的唯一的有生息的伴,一个墙上到处落土的厨房里,杂乱的放了一些用来做饭的家什,都是破烂不堪的,冰冷的炉子上放一个黑色的壶,一个塑料里放一个舀水的舀子,,有一个快要散架的玉米杆扎照的盖子,一个很久都没有用过的锅台上放个两个盆、两个碗,盆里的水说明是老人早上吃完后洗刷的痕迹,不卫生……,看到这里,网友们都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一种酸楚的感觉,还有一种无奈在里边……。走进老人住的西屋,让我们更是难过,一个不大的空间里摆的都是一个杂物、椅子、桌子、床、无一不是破旧的不能再破的了……。(以上摘自百度贴吧:坠子大师郭永章晚景凄凉---希望大家呼吁

笔者一下子想到瞎子阿炳——一个几近为人忘记的大师,倘若没有杨荫浏教授的及时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我们将永远失去那天籁般的神曲。

追古思今,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为老艺人录制的磁带碟子满街唱响,而他却拮据如斯;我们一再说发掘、发展传统文化,而民间瑰宝几近流失,却无人问津,而今,我们的政府(文艺部门)何在?

请救救老艺人,请救救大师——郭永章,请救救我们本就稀缺的民间瑰宝,请救救我们的传统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