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持续增长和发展,而且要负担起社会的责任。我实际上有三份工作,第一个是我在英格索兰,第二个工作我是在业余的时间会和我的团队和同事做一些研究,写一些书。第三个工作是到高校和企业,昨天我在银川参加宁夏企业家年会,有400多个人,我去做了一些介绍。
今天给大家介绍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怎么能够更好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在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当中我们能够有一些什么样的创新,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个简单分享一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是怎么理解和怎么定义的。第二个给大家介绍一下英格索兰我服务的公司,我和我的团队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面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新的尝试。
先在这里说一个植入式广告,介绍一下英格索兰,它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公司,1906年在纽约证交所上市,公司历史超过100年的不少,但是上市超过100年的很少,在整个纽约证交所上市超过100年的只有10家。英格索兰在中国有6400个员工,全国100多家公司,在中国10几家。这家公司尽管历史很悠久,但是不断创新,我们去年在全球销售收入132亿美金,这里面85%以上的销售收入是10年前没有的业务,没有的产品,没有的服务,我们刚刚退休的董事长也在我们复旦这里做过演讲,他在过去10年里面带领他的团队把我们英格索兰,除了换名字其他几乎都换掉了,这也是公司不断创新的结果。公司的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不仅仅是服务的创新,实际上在社会责任方面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尝试。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怎么理解社会责任,因为英格索兰这家公司像去年年初的时候,我们比较困难,股票的价格只有11美金,到了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的股票价格是33美金,这是在美国,不像在中国股票炒起来涨的比较快,但是在美国一年之内涨两三倍比较困难。所以不仅仅炒作,公司还是有一些内涵在里面的,所以投资者才会追捧。回过头看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我们对投资者负责,像我们英格索兰,我们的股票大部分是机构投资者,有的公众公司他的股票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股民拥有,比如说最近出事的在美国墨西哥湾,石油不断冒出来的公司,它的股民几百万,这一冒油不仅使墨西哥湾的居民受影响,而且使股民也受影响,听说星期五股价涨了一点,因为听说油不冒了,但是再怎么涨跟原来还是差很多,所以作为上市公司要对股东合作,特别是上市公司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多的股东。我们要对员工负责,不仅对员工按时发工资,而且让他们有比较好的生活。富士康是我们过去很多公司学习的榜样,现在基本上没有人学了,要学也是偷偷学。从管理角度讲尽管创造了几十万人的创业机会,从工作角度讲,从劳动者的价值讲他好象没有做好,当然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逐渐会进行改变。我们也要考虑到社区、社会,我们的企业不管是英格索兰的公司,还是前面的石油公司,还是富士康公司,还是其他公司都在一个地方,甚至几十个地方都有厂,车间,办事处,销售机构等,但是在社区里面我们能够做一些什么,能够体现什么?这对我们企业和管理者来讲也要考虑的。
当然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说生活的环境,我们要遵纪守法,我们要按时交税,这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我企业本身要运营好,运营好了就可以有销售收入,就可以给我的员工发钱,我就可以交税,不仅仅是这些,实际上还需要其他的东西。让我的业务流程为整个社会,为所在的社区,能够持续有一些正向的影响。作为世界500强企业英格索兰在美国、在欧洲,在亚洲都做了一些工作,这是我们和其他大企业做的差不多的,我们英格索兰的产品很多用电,比如说以前的是空气压缩机,这是工业企业的第四大能源,空气压缩机非常好,但是是耗电的,怎么能够提供高效节能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系统,我们还有一个产品叫特灵,做的是空调,但是空调是耗电的,也是用制冷剂的,所以提供高效的服务是我们要做的。怎么能够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当然作为一个大公司来讲,大家经常有报道看到有些公司业绩做的很好,但是一不小心在行贿,在受贿,一个政府官员被逮捕了,后面会出现一些公司的名字,作为一个大公司来讲怎么能够自己遵纪守法,所以我们公司所有的员工,特别是管理者和销售人员,市场人员每年都要学这个东西,每年都要签字,如果不签字很多人会来提醒我们,马上在未来45天里面员工都要学这些东西。当然公司要有利润,只要有效益你才能交税,有效益才能扩展,不断招更多的员工。
我们还有产品跟车辆有关,英格索兰也是做电动车最大的企业,已经生产了几十万台,打高尔夫的很多是我们的客户,高尔夫车很多都是我们生产的。这些做法实际上和很多大企业的做法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就不讲了,我就讲这一章。
我今天主要介绍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里面我们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做了新的探索和尝试,为什么做新的探索和尝试?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我们全球6万个员工,去年效益还不太好,去年我们裁人了,如果从招人角度讲我们每年能招多少人?从奖学金角度讲,我们也设一些奖学金,当然我们也不可能设置非常多的奖学金和实习岗位,有多少个学校我们可以做演讲和招聘,我们英格索兰一般锁定的高校在中国不超过10家,基本上都是工科背景为主,只是从去年开始跟复旦合作,因为我们发现跟复旦的合作太愉快了。但是不管怎么样一个企业对英格索兰来讲,不是特别小的企业,我们的财力、物力、人力还是有限制的,前面讲的活动我们都应该做,但是做的还是有限制的。
我们把全球CEO请到大学来,让他亲身给大家介绍一下,他是1999年加入英格索兰,2000年做我们的董事长,他用10年时间怎么把一家100多年的公司除了名字其他都换了,而且做的业绩不错,股票都涨了。
第二我们和很多的高校,现在联合开班,我们今年9月份我们会在复旦有一个选修课,听说已经爆满了。我们在华东理工大学,我们在东华大学,最近跟华师大也在谈,对我们的企业发展,对中国企业发展有一定帮助的,不管是创新还是什么,我们都拿到高校来联合开班,讲座是一种形式,但是讲座有些同学有学分,最后毕业还是靠学分的。我们也和高校和企业,和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学生联合在做研究,而且我们做的研究几乎不花钱,为什么?英格索兰是一家企业,我们联合其他企业,比如说中爱运,中国的冰淇淋从厂里出来到超市温度是怎么变化的,我们有大学的老师和学生跟车,跟完以后学生说我们下次不吃冰淇淋了,他说冰淇淋好吃,销售也很好,但是整个过程很混乱,告诉我们消费者你们吃的时候要小心,不仅仅是冰淇淋,大家都吃肉和蔬菜,整个过程是怎么做的,怎么经历的,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们企业做了几十年关于冷量的设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看整个过程,我们联合大学、老师、学生,然后我们出设备,合作的企业也出设备,我们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把研究成果能够在国内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不仅仅做一个宣传和广告说英格索兰的设备有多伟大,当然我们也会做迅速。首先要有学术的东西,所以我们正在做这个工作。我们公司很多的高管,我们中国区的总裁,也是我们全球公司的副总裁也到这里来过,他不仅仅在这里做演讲,也被聘为客座教授。我们有很多企业的高管,利用他们的晚上时间,利用他们的周末时间到各个高校做演讲。
我们也建立实习生的基地,也基地参观访问的基地,我们为复旦的学校,也为其他学校,有国内的参观,也有国外来的商学院学生到我们企业参观。我们也和学校合作组建了,听说是比较成功的,我们自认是很成功,我们和复旦管理学院成立了俱乐部,每个月都有活动,我们有自己的网站,我们有自己的简报,从去年开始现在有2万5千个人每个星期可以收到我们的简报,中文版是每个星期,英文版一个月一期。这些都是我们在去年到今年大概10几个月时间里我们做的一些尝试。我们不仅是让自己企业的高管过来,我们还请行业了里面不是英格索兰的员工,专家到各个高校做演讲,我们请其他企业的管理层到高校去做演讲,而且我一般要求其他企业要利用我们这个平台到高校做演讲,有一个要求,带一个人事的总监,因为我们经常和学生打交道,学生一个想学点东西,第二个就业也很重要,所以我对企业老总说,欢迎你们到高校演讲,你们也可以有一点植入式广告,但是要带上人事总监和人事经理,如果能提供实习的机会更好。这些是什么呢,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不仅仅英格索兰做点广告,英格索兰做点分享,能够让更多地企业家,更多地管理者,更多地专家能够到我们学校来给我们的学生,给我们的老师做一些分享。
这里有几个案例,第一个给大家分享的是去年9月份在这里成立的英格索兰精英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成立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我们举办过10几次活动,有演讲的,有采访的,我们到企业采访,我们不仅仅安排一台车说几月几号到那边兜一圈吃顿饭回来,我们一般是前面有培训,中间有介绍,我们昨天在西门子举行了一个活动,在车间里面跟西门子员工一起做改善,最好的学习我的理解是不是讲,不是听,而是做,是不断地实践,所以我们也做这种工作。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网站,我们有每个月的活动,我们有采访,希望这样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的第一线,我们也会安排学生写论文。俱乐部日常活动是学生在管理,我们企业有人,我们在职的有日常的工作,大部分工作由学生负责。
第二个是我们企业的管理层,到中国区的总裁,到亚太其他总裁副总裁,很多领导我们到学校,我们到的学校不仅仅是复旦和交大,我们也到其他的学校,比如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演讲,我们到广州大学演讲,我们到上海的海洋大学,好几个大学在211都排不上的,按道理讲我们招生招不到学校的,我们认为不仅仅到这些学校,有关复旦不缺我们这样的人,恰恰这样的学校去的人比较少,我们在那边做一些分享。我记得有一次在珠海做演讲,有600多个学生,大部分逃课逃出来讲了2个小时还不让我走,因为他们机会很少,所以我们不仅仅到复旦这种民办的大学,我们也到其他学校。这是我们做的第二类案例。
第三类案例是把企业,不仅仅是生产好的产品,我们要照顾我们的员工,我们要照顾我们的客户,也把企业作为学生参访的一个重要基地。我们接受过20多批来自于海内外的学生到我们进行采访,一般采访都有企业的高管做演讲,介绍企业的情况,介绍企业的成功和不太成功的地方和大家进行分享。
我们不仅仅做这些东西,我们和大学一起编书,我和我的团队在过去几年里面出了三本书。其中一本是关于易腐食品冷链的,我们计划在未来3-5年出10本书关于冷链的。我们出的第一本书已经被两个大学买了很多几百本作为教科书发给学生。我们这个工作还在做,我们做了这么多工作,我们认为好象还可以,但关键不是我们,关键是学生,所以我们问了很多学生,我们做了一个录音文件,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把录音放给大家。我们为什么选这些学生来做这些工作,实际上我们认为作为企业来讲,我们可以捐款,这是企业的高管可以决定的,我们可以增加就业,这些我们也在做,但是在企业里面曾经是学生,现在是干部,他们有点钱,他们有点经验和教训,他们愿意跟大家进行分享。我们的学生每年中国毕业的大学生是600多万,乘一个4,差不多在校生2千多万个,这么多学生需要很多人照顾。我2002年进高校招聘、演讲,我发现很多学生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他们除了想进外企,除了想做公务员,不太知道外企有什么样的要求,他们想做销售,每个人说自己的沟通能力很强,但是销售什么样的不清楚,需要什么也不清楚。有的人说做市场,但是市场分很多的职能和功能。我们想利用这些平台,把企业那些做的比较成功的,在职场上做的成功的人,把这些经验,把他们面试人的心得体会记下来,我正在和我的同事筹备一本书,就是世界500强要什么样的人,我们采访了20多个企业的高管,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争取在今年年底这本书出来,而且我们一分钱不要,我们要出版社的稿费买书送给别人。人做的一定程度的时候钱很重要,但是钱不是万能的。我们想说我们个人得到的提升,我到复旦来至少还有点名气,去年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是我今年也来过复旦几次,现在大概几千个学生知道,我们的企业也会在这里得到一些好处。更重要的是更多的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做很多的工作,更重要我们平台搭好了,中国少说几十万学生,有可能几百万学生在这里有这样那样的好处。所以我这里跟大家进行这么一个分享。我们过去在这段时间里面做的尝试,一家企业除了合法经营,除了照顾好员工,除了关心工作生活的社区,除了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要捐款,这些都需要,而且还要做这样一些事情,2400万多个学生,2400万个家庭,我的演讲就到这里。
新形势下企业如何更好的承担起社会责任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