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或者不够正确。普通高校发展远程教育一般是依托成人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这些学院自身大多没有雄厚的教学力量,有些管理人员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不够端正,对远程教育规律不了解,也缺乏远程教育的经验。有的看到国家给了优惠政策,就一味想扩招,结果把网络教育学院变成了变相扩招的手段。也有的追逐功利,觉得多招生就可能多收入;公司、企业是要讲成本效益的,校企合作中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发生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不考虑生源情况乱招生的现象,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第二,定位方面有片面性,有偏差。关键问题是搞远程教育首先为谁服务、面向谁?有的专家已经指出过,目前多数高校的网络教育主要是在搞高起本、专升本和高起专。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自学能力又比较弱,与本校的在校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尖锐的矛盾:针对这些人如何进行教育?
高校的优势在于拥有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比较快。目前的网络教育在办学层次上却没有体现其本身的优势,反而运用了劣势。由于对未经择优选拔注册学习的学生情况不了解,费了很大力气,可学生并不满意。这就反映了定位不准的问题。我认为,高校应当发挥优势,首先进行较高层次的非学历教育,特别是针对在职人员,开展开放式的、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及时提供新知识与新技能的教育。
第三,忽视了教学过程的支持服务。一些高校比较重视选择名师,名师的课也的确讲得不错。但是,这种讲课并不能解决各地学生的所有问题。这些教师以往面对的是在校的高水平学生,而对远程学习者的了解不够;他们熟悉过去的面授教学,却不习惯媒体教学;他们承担着学校非常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没有精力了解、研究远程学习者的需求。尽管这些教师根据经验做了一些教学设计,应用长年积累的教学策略做了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但和学生的需求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结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无人及时给予解决,即支持服务没跟上。学生反应不佳,反映听不懂、收获不大,不符合自己的需求,不能学到真正想学的东西。
第四,有效资源供给不足。教学资源现在并不是没有,已经搞了很多,网上的、各种媒体的都有。但真正适合学生的、有针对性的的资源却很少,缺乏经过整合的、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和各种媒体的一体化设计。学生面对的是高校的教材、光盘,此外就是网上课堂。这些资源缺乏针对性、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了解,不能提供很多动态的学习指导内容。这样,学生就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多,很多内容又看不懂,资源也就显得比较匮乏。
第五,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的改革不深入。目前高校并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学生个体化学习、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多数还是采用远程课堂的形式、自学的形式,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首先就没有达到自主选课,还不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校的在校生可以自主选课,基本是学校播什么学生看什么,而且还规定时间。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手段的变化就能解决一切的,而是涉及对远程教育模式、管理模式的改革问题。在高校的网络远程教育中,这方面的改革还较少。
高效远程教育中的矛盾
评论
2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