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Wallace校长访谈录:后经济危机时代的高校生存之道


 
2011年12月20日,安徽省高校领导研修班来到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美国马里兰大学实地调研,有幸聆听校长Dr. Wallace关于经济危机对未来5年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影响,以及如何学会经济危机背景下谋求大学发展的演讲。现整理如下,供各位领导和高校借鉴参考。
制定未来战略需要资金的强有力支持,除了每年将近2亿美元的基本建设基金以外,2011年度马里兰大学的运营资金约17亿美元,其中:7亿美元源于州政府,学费性收入3-4亿美元,5亿美元来自州政府等部门支持的科研资金,其余均为校友等社会性捐款。这其中,70%的运营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员工薪水。
在这种收入结构情况下,未来5年,美国高校将仍摆脱不了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可以说,美国任何高校也并不指望政府能够增加拔款,另外,试图提高学费也行不通,因为它必须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
当代表团在问到马里兰大学制定的未来战略蓝图时,Dr. Wallace校长基于现实美国高校面临的共同挑战时,他非常坦诚地说,“此时谈论战略,无非就是本来用于某一方面的资金被挪用到另一个方面,本来用于某领域的经费暂时性地用于其他领域。”
面对资金压力,美国大学校长并不是无所作为,而应当寻求策略。主要包括:第一,找到新的赞助商;第二,与公司合伙;第三,积极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商业化。可以通过寻求上市方式,建立起以科研成果为基础的新公司。Google公司的创始人之一Sergey Brin是马里兰大学的杰出校友之一,现在该公司正期望能够在马里兰落户。
最后,加强与其他国家高校和政府机构的合作也是一条重要出路。Dr. Wallace校长曾于今年6月访问中国,商谈共同出资投资科研项目,联合建立新企业的方案。近些年来,包括美国知名高校耶鲁大学、纽约大学等已经先后在印度、中国上海筹建大学,这是未来全球化大学战略的需要。
作为未来的大学,必须是全球化的大学。同样作为未来的教授,也必须是全球化的教授。这里的前提是,一定意义上看,人力资本并没有政治边界。
马里兰州与安徽省是友好城市,具有一种类似姐妹关系。加强两地高校之间的合作是一种重要选择。Dr. Wallace校长谈及此前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的合作关系时,神色飞扬。他同时也表达愿意在中国选择5-6所高校开展全面合作的打算,但他又说,马里兰大学至少目前并没有考虑在中国建立分校区。
在经济危机压力并没有真正消散之际,如何保持马里兰大学的高水平位置呢?
第一,要努力吸引高水平的学生进校学习。学校每年录取新生约5000人,平均年龄在18岁,目前在校生规模超过37000人。学校要设法使学生感觉到马里兰大学不是“很大”的大学,具体地说,创造条件让大学生们生活在集体氛围之中,如提供集体用餐、集体宿舍区、学生文娱活动场所、其他公共活动方案等。第二,安排最优秀的教师教授本科生课程,从而让学生深感马里兰大学教授的价值,培养在校生与马里兰大学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