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讲“学”,更是在讲“人”。人之本,在于什么?如果连基本的“人”都没有作到,孔子说:“如礼何?如乐何?”虽然时代变化了,但是对于有关人的本身的拷问,是不是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呢?
孔子在这章提到的东西,也就是这样的一些东西,可以理解为“学”的目的,同样的,也就是“学”的基础。如果连这些基本的东西都做不到,那样真的也就不必“学”了。我们看看孔子眼中的基础是什么东西?
先是又是“孝悌”在儒家看啦,这也是一切的基础,一个人连对自己的亲生父母,一奶同胞都不好,有怎么能够对别人好呢?如果我们不带着有色眼睛去看的话,实际上也是如此。一个打爹骂娘的东西,还能做什么高尚的事情吗?鬼都不信啊。
“谨而信”就更别说了,不论是谁,没有信用都是混不下去的。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谁还能指望他怎么样呢?
“汎爱众,而亲仁”这个就不简单了,不仅仅对自己的亲人好,如果能够将这种对亲人的感情,加在其它的人身上,这样的人也就离开圣人不远了。但是在孔子看来这个也是正当的,也是应该如此的。汎,就是广泛的泛,爱众,就是爱其它的人。亲,就是亲近,“仁”指的就是仁者,就是有仁的人。其实作到这一步,这个人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了。用后文的话说“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为人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