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证指数出现2008年大熊市之后的第一次周K线7连阴,但自前周2200点失而复得后,上周2200点再次经历了两次失而复得的走势,下跌动力已逐步衰减。虽然A股成交量始终低迷,市场普遍悲观(中金上周已预期明年A股可能下跌至1600多点),不过利好因素进一步聚集,A股随时可走出底部。
上周社保基金宣布已在前周增加权益类投资100亿元。
去年以来,央行连续十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根本原因,是对冲新增外汇占款。而11月,外汇占款出现近十年来第一次连续第二个月的负增长。预计存款准备金率的第二次下调已为期不远,而且2012年将多次下调。
根据央行对城镇居民储户的调查显示,房产已不再是居民投资的首选,明年房地产调控深化的概率大于放松的可能,股票的相对投资价值将更加凸显。
明年当然不可能重现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和类似于2009年的新增贷款翻倍增长的货币政策,不过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是什么?我看是经济的高速增长,或较高速增长,因为中国不大可能全面削减三公支出,增加全民福利,也不可能改革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只有经济的高增长,才能带来全社会居民福利的增加,而既得利益者,收益将更大。所以静态地基于目前的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来推断未来股市的涨跌,没有太大的意义。
明年铁路投资将继续小幅负增长,对银行贷款的刚性需求将继续下降。2012年1月,随着新的放贷高峰期的到来,流动性紧张的缓解,股市将收阳,根据最近11年以来1月涨跌预示全年涨跌的“规律”,全年也将有30%-50%,甚至更高的涨幅。
|
1月涨幅 |
全年涨幅 |
2000 |
12.32 |
51.73 |
2001 |
-0.38 |
-20.62 |
2002 |
-9.37 |
-17.52 |
2003 |
10.47 |
10.27 |
2004 |
6.26 |
-15.4 |
2005 |
-5.9 |
-8.33 |
2006 |
8.35 |
130.43 |
2007 |
4.14 |
96.66 |
2008 |
-16.69 |
-65.39 |
2009 |
9.33 |
79.98 |
2010 |
-8.78 |
-14.31 |
2011 |
-0.62 |
-21% |
不仅在A股市场,有1月行情预示全年涨跌的“规律”,在美国的标普指数,二者的相关性也在70%以上。这到底是一个“规律”,还是一种巧合?最起码目前看不到形成这种规律的基础。而且如果看2000年以前的A股,就不存在这样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