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行情可谓惊心动魄,周三在市场传闻和B股的影响下市场大跌,跌幅高达达3.27%;周四,在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全球六大央行联手救市影响下市场大涨,涨幅达2.29%;周五市场无视利好,沪深两市低开低走,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仍然没能收复2400点关口,收盘报2360.66点,本周累计下跌0.82%,周K线四连阴。大盘日线收一根带下影线的中阴k线,失守5、10日均线,大盘重新回到下降轨道。
而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2日上涨,比前一交易日上涨62.95点,涨幅为1.15%。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上涨35点,涨幅1.12%。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上涨44.8点,涨幅为0.74%。纽约股市2日基本以平盘报收,三大股指涨跌均在0.03%以内,但最能代表市场趋势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全周涨幅近8%,为2008年3月以来最大单周增幅。
面对A股的持续调整,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缘于国内当前的两大因素。一是经济增速的持续回落;二是11月份信贷低于预期。而B股暴跌跟国际资本撤出亚洲有一定关系,并向A股传导了恐慌情绪,从而与A股形成联动。
不过,笔者以为,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回落,必然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这是中国股市弱势的最根本原因。但外围经济难道比中国经济好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年均10%的GDP增速让中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有国家经济晴雨表之称的股市却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在国际市场,道指十年间涨了1600点,恒指涨幅超过3000点,而A股最近三年始终徘徊在2000~3000点。那么,为何外围股市齐齐上涨,中国股市偏偏下跌呢?中国股市为何对政策底不认账呢?笔者觉得这主要还归功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当局。
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表示,我国金融调控目前存在着只顾货币市场,不管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偏向,出台金融调控措施时往往只针对货币市场,不考虑对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影响,造成三个市场相互分割,不能协调发展,使资本市场出现持续低迷,广大群众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被长期套牢,投资者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他呼吁,一定要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尽快扭转我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发展缓慢的现状。
而对于当下惨不忍睹的中国股市,一项调查显示,多数投资者认为主要是由于政策和制度造成的。调查显示:80.20%的投资者认为股市不正常,主因是股市政策和制度因素。这项调查显然与笔者的结论是相符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沪深两市今年共有263只股票登陆A股市场,其中36只股票在沪市上市,227只股票在深交所上市,其中在深交所上市的新股中,有123只创业板个股。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高,大容量的新股成了二级市场的“抽血”工具。
利用大量发行新股,恶意圈钱从市场抽血,监管当局的口头禅就是其所谓的“市场化”。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这种所谓的“市场化”发股制度下,新股发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怪胎。比如高价发行,A股因此诞生了148元的最高发行价纪录;比如高市盈率发行,新股发行市盈率最高达到150.82倍。还有高超募,天立环保的超募金额是计划募资规模的7.38倍。为了追求“三高”发行,发行人包装上市,保荐机构同流合污,市场化发股制度因此丑态百出。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证券市场糟糕的不是市场化,而是利益链条下的伪市场。要解决新股发行、并购估值等一系列难题,不从切断利益链条着手,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在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由于市场低迷,经济不景气,他们都能够暂停新股发行,但中国却不能?那么,为何在当前内忧外患的前提下,新股依然不断上市呢?唯一的目的就是圈钱、“恶意圈钱”。不过,尽管2011年的圈钱行动即将写入历史,但中国资本市场的大扩容胃口还不止这些。资料显示,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有有关人士指出,上交所在5年内预计每年新增50家,5年将增加250家。而深交所的胃口显然更大:深交所“十二五”期间,中小板平均每年新增150家以上,到“十二五”期末,中小板上市公司达到1200家以上;创业板公司每年新增200家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创业板上市公司达1000家。这意味着沪深交易所每年新增上市公司将达到400家,如果按一年250个交易日来计算,平均每2天就有3家公司上市。
而与监管当局不断发行新股的力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股退市机制一直举足不前。来自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A股设立至今的21年间,除了因吸收合并以及分立等特殊原因而退市的上市公司外,真正意义上因监管规则而退市公司只有42家。那么,退市公司为何寥寥无几,退市制度为何不能走进现实中来呢?我想这唯一的解释还是为了圈钱、恶意圈钱。因为只要一天不退市,他们就还有大肆圈钱的可能。
除了新股的抽血效应,退市制度难以出台外,年轻的中国股市还有许多人为的风险。例如内幕交易案例,类似操纵市场、欺诈上市、利益输送、虚假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不时爆出;有些执行方面明显滞后,力度不够,案子处理雷声大、雨点小等。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与监管当局的不作为、胡作为有关。在以大扩容、大圈钱为目的的市场发行机制下,以为一口就吃成一个胖子,一下子就抱回一个金娃娃的错误体制,缺乏对市场的呵护,缺乏对投资者的保护,滥发新股充当规模化的错误理论,最终会断送整个市场。
中国股市为何对“政策底”不认账?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