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烟花也征税,专家就没别的招儿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一年,我们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描述的那样,和古人重复着差不多的步骤,辞旧迎新。燃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为固定下来的年俗,没有了“噼里啪啦”的爆炸声,没有了漫天迷漫的火药味,年似乎就难成为年。
但是,人们在感受烟花爆竹带来的喜庆气氛的同时,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9日第一财经日报)
烟花爆竹不但制造大量城市生活垃圾,而且存在不可小视的安全隐患,给公共安全和他人生产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因而对这一传统民俗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开春第一天的沈阳大火,更使燃放烟花爆竹成为众矢之的。然而,就是大家都在苦思冥想破解对策时,有关专家学者却给出了收费征税的妙招,实在叫人颇为失望。
前一段时期,面对不少城市出现的拥堵出行难窘境,一些专家开出的医治良方也是收道路拥堵费,结果受到舆论的一片质疑,收费就能治拥堵?大家都心里亮堂着呢,显然难避借拥堵敛财之嫌;房地产市场持续坚挺,民众抱怨声颇多,于是乎征房产税的声音高涨起来,结果又被指并非为压房价,其积极意义只是利于增加地方财政。
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安全隐患之忧,其众多成因大家都清楚,产品不受限无制约,越做越大威力越猛是其一,政府缺少给力的有序管理、引导和预防是其二,某些城市建筑太容易“惹火烧身”是其三,等等,根子并非在年节燃放烟花爆竹民俗。因而,研究的着力点当在如何加强规范管理,才是应有之义。征收烟花爆竹税,除了增加民众负担,或者造成有钱人放得起,平民放不起的社会不公,何来遏制火险隐患的功能?
如今,每每遇到社会管理、城市管理或者治国难题,一些专家往往都习惯性地想到征税收费,税费似乎成了包医百病的良药。如今,国家经济社会大步发展,财政收入显著增长,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国家明确提出要从重视国强转向强调民富,这体现了民众的心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应有之道。可我们的专家学者们却老是盯着百姓的钱袋子,主张不断地从中掏出更多,这显然有违执政为民理念。
春节放鞭炮,不但是我国重要的民间习俗,更是重要的传统文化,不但体现出民众的欢庆气氛,更寄托着民众对未来的美好愿望。烟花爆竹的安全隐患固然要排除,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广大民众的感受。不是想着减轻民众负担,增添一些喜庆、欢乐的节日元素,让大家感受到政策的温暖,却试图增加民众经济负担,将喜气洋洋、普天同庆的过年氛围罩上一层沉重感,显然不可取。
难道治天下,除了收费征税就没别的招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