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轮番上演 洼地开启补涨
节后第二个交易日的行情出现全盘腾飞的现象:热点中的农业股继续逞强、电子信息类继续保持强势、医药股涨了、汽车股涨了、家电股涨了、工程机械类涨了、钢铁股也反弹了、创业板与中小板也反弹了……
但是,这种全面腾飞的行情虽然在气势上能给投资者创造出“调整结束,新升势形成”的盘面认识,但行情的内容仍显示出了“外强中干”的结构:
一是,最有上涨理由,也是节前资金进入最集中的高铁、海工却是全面领跌,最具概念性的、也是游资最喜爱的水利股出现“一日游行情”后也是全面领跌。这说明目前行情仍处于跌多则涨,涨多则跌的彼此轮动状态,任何热点主题的行情都不具有可持续性,周四领涨股的后期行情也是一样。
二是,指数虽然在多板块集体运动下走出中阳,但成交量依然处于低水平,在流动性收缩的环境下,目前市场的交易量还不足以造就上述领涨板块继续形成集体运动的行情。快则在周五,慢则到下周,上述领涨板块要么热点浓缩,要么展开分化。总之,目前的流动性环境不足以满足行情持续上涨。
实际上,通过周四汽车、家电、工程机械等低PE股的涨、长期向好的医药股在调整之后出现反弹,对照高铁、水利等政策概念股的反向回落,还透露出了市场投资观念的一个重大变化,即是我们近期始终强调的市场投资策略在追求防御性。非金融地产类低PE股的走俏,是创业板、中小板“三高泡沫”破灭后,是流动性环境收缩促使投资者开始避免估值风险,最求价值防御的需要;也是高通胀压力下社会资金进入股市寻找“洼地”物化资产的使然。
这并不意味着行情已经展开业绩浪的新升势。可以预期的是,在后一阶段,调整持仓结构的机构资金、跟着热点走的市场游资、被通胀逼迫入市的新增资金在非金融地产类低PE股中会形成新的“混战”,“跌多则涨,涨多则跌”的市场现象在目前领涨股中仍会继续演绎下去。
除了流动性环境已经不能满足行情继续展开多板块集体运动,行情受制于流动性环境难以保持持续性因素之外。更主要的问题在于,目前非金融地产类低PE股最大的优势是业绩好,估值低,具有很好的防御性。但是,1月份PMI指数为环比下跌幅度达到1.0%,生产、出口、就业等关键指数的回落幅度都超过了2%,明确显示持续紧缩的调控对实体经济已经开始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曾分析提示,受“通胀+紧缩”基本形势的影响,大约在年报公布的尾声期,市场仍有一次调降公司盈利预期的过程。
一方面,低PE股受防御性资金进入的推动,PE值本身在逐渐提升,“洼地”效应在被逐渐填补;
另一方面,盈利预期的调降也会抹平低PE股的“洼地”效应。这决定着目前非金融地产类低PE股的行情并非业绩浪,而是市场追求防御以及阶段性“洼地”效应下的补涨性质。
个股“跌多则涨,涨多则跌”与此起彼落的行情结构,决定着现阶段的指数仍会继续保持着“涨不动、跌不深”的区域运动局势;个股“跌多则涨,涨多则跌”与此起彼落的行情结构,也决定着买跌比追涨赢面更大,也更有防御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