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式的智慧化解合银广场的危机


正佳东方国际公寓(原项目名为合银广场,开发商是广州合银发展有限公司,为广州正佳集团旗下子公司)正在面临一场危机,这个项目由于被认为擅自将原来规划的办公、商业功能改为酒店、公寓功能,而被规划部门要求“立即停止以‘酒店式公寓’名义进行宣传和销售”。

 

然而,这不仅仅是正佳东方的危机。对于开发商而言,如果项目被叫停,原先的投入将全部打水漂,如果项目被整改,结果可能就是一栋空置的写字楼,开发商未必有实力承受这种结果。对于广州市而言,这个十多年来一直被冠以“广州第二烂尾楼”的超高层建筑有可能重新返回烂尾的状态,不仅重新成为城市景观黑点,而且还会带来城市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于规划局而言,如果不叫停这个项目,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修改规划,那么政府的尊严何在?依法治国岂不变成一句空话?所以,对于全体广州市市民和政府规划部门而言,也是一个危机。

 

合银广场的规划始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那时以花园酒店—友谊商店为中心的环市东路是广州最具活力和商业地产板块,然而随着时移世易,这个中心已经转为由天河城—珠江新城独领风骚的局面。更改原先的使用功能,成为了盘活合银广场的必经之路。

 

问题在于,发展商和规划局,都没有用中国式的智慧,来化解原先规划与目前现实的矛盾,促成合理变局水到渠成地诞生。开发商对“合理”的理解,规划局对“合法”的理解,都有不同程度的片面和僵化。

 

开发商也许认为,合理的事就可以大胆去做,没有产生负的外部性,甚至可能觉得自己的关系层面远高于任何一个首府城市的局级单位,以此无需与规划局扯皮讨论。这种想法也许在同为东方大国的印度行得通,在中国却行不通。烙在中国人基因里面的传统观念,从来不认为“合理”的东西就一定对,大凡“合理”的事情一定要与“合情”相结合,叫做“合情合理”。如果开发商事先能与规划局充分沟通和协商,“合情合理”地变通原先的规划,也就大事顺成了。

 

规划局就停正佳东方国际公寓,本来是一件合法的事,如果在西方不会产生任何的异议,然而在中国,却会遇到不少的非议。同样,烙在中国人基因里面的传统观念,也不一定认同“合法”就对,大凡“合法”的事情,一定要与“合理”结合,叫做“合法合理”,才能真正行得通。

 

在中国,有些事情要说了再做,有些事情要做了再说,有些事情要只说不做,有些事情要只做不说,改变规划这种事,的确是要做了再说,甚至做了也不说,现在被公开于众,的确不好收场。愚以为,开发商在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的同时,也对正佳东方国际公寓作部分的规划调整,比如继续保留部分的办公功能,还是有一部分的人士喜欢“前店后村”或者“前堂后宫”这种工作生活一体化模式,把项目称谓由纯粹的“公寓”改成诸如“商务社区”之类,规划部门也本着“合法合理”的原则,同意开发商作必要的规划变更,广大市民对于“利人不损己”的变通,也会给予宽容和理解,如果开发商能够在赚钱之后“识做”,多些在其旗下商场做些优惠活动,反馈市民,广州的社会和谐就会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