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http://news.sina.com.cn/s/p/2011-02-18/033921973058.shtml) 前日,昌平区沙河镇豆各庄新村,61岁的老人王能簪因发烧前往村卫生室就诊,其家属称老人在打针、输液后五小时,情况加重,经抢救无效身亡。当事医生称用药合适、剂量适当。昌平卫生局表示,当事医生治疗时未写病历、药方等,属于违规,将对其进行处罚。但老人死因是否与该医生有关,需等尸检结果出来再确定。今年春节,为了看望刚刚出生20多天的孙子,陕西合阳县村民王能簪被儿子接到了昌平区豆各庄新村。“能和儿孙享受天伦之乐,母亲高兴极了,每天精神劲儿特别足。”儿子张先生说,但2月14日,气温下降,王能簪患了感冒,发烧38.6℃,遂前往村卫生室看急诊。张先生回忆,当日,卫生室的王医生为母亲检查后,给其打了一针“退烧针”。见母亲病情稍有好转,父亲第二天又按照医生要求,带母亲复诊,再打了一针。“没想到第三天,母亲又开始咳嗽了。”张先生说,前日中午,母亲再去看病时,王医生除了打针以外,还给输了两袋液。但母亲回到家后,情况却愈发严重了。“额头不停地冒汗,全身都没有力气,吃不下东西,话也说不出来。”张先生称,至当日下午5时许,伴随着呕吐,母亲逐渐陷入了昏迷。父亲赶紧叫来王医生,并拨打120。王能簪的老伴张国强表示,随后,众人折腾了约一小时,但老伴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据王能簪的老伴张国强称,在治疗中,王医生先后为妻子打过三次针,但均未做皮试。“可能是药物过敏导致死亡。”儿子张先生猜测。 对此,王医生解释,他用的药是洁霉素、安痛定、地塞米松、利巴韦盐酸克林霉素等,没有一种药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患者打针前不需要做皮试。死者儿子张先生从王医生处要来其乡村医师执业证书,发现其最后一页的执业有效期限显示为2008年至2010年。因此,张先生质疑王先生目前已没有执业资质。 对此,昌平区卫生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卫生室属于村级卫生机构,有经营许可证,医生也有行医资格。对于王医生的行医资格,工作人员解释说,医生每年都要参加考试,合格后进行换证(相当于年检)。去年年底,王医生已经通过了考试,但卫生局没来得及为其换证,造成误会。
对于这个报道,我还是感到很遗憾。因为,从医生用药来看,所用的药物中洁霉素、安痛定和盐酸克林霉素均为副作用较大,不良反应较严重的药物,都是药物不良反应检测部门明确警告要注意临床观察的药物。
其中,安痛定,即退热针,含氨基比林【4-二甲氨基-1,2-二氢-1,5-二甲基-2-苯基-3H-吡唑-3酮】和安替比林【1-苯基-2,3-二甲基-5-吡唑酮,二者配合能增强其解热镇痛作用,本品还有抗风湿和消炎作用,本品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但有关部门及药物说明书均指出,安痛定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故提醒在临床应用时务必加强用药监护,建议安痛定注射剂仅限于患者短期应用。截止2003年第一季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安痛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有皮肤损害28例(占53.8%),其中严重皮肤损害4例,并有3例合并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反应7例,其中白细胞减少3例,全血细胞减少4例;泌尿系统反应5例;呼吸系统反应4例;过敏性休克4例;其它反应4例,其中呼吸心跳骤停、神志不清1例,意识丧失1例(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medicalnote/405569.htm)。
而洁霉素和盐酸克林霉素均为林可霉素制品,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踞报道(http://www.sda.gov.cn/WS01/CL0078/11277.html),截止到2003年第一季度,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144例,严重不良反应有呼吸困难2例,听力下降7例(均为18岁以下),四肢无力、吞咽困难1例,休克样反应16例,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其中5例死亡。林可霉素注射液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故提醒临床医师严格掌握适应症,加强临床用药监护。使用前应注意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禁用于对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有过敏史的患者。鉴于林可霉素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临床应用时要严格遵循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避免超量、过速静脉滴注,与麻醉药、肌松药联合应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鉴于克林霉素注射液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故提醒临床医师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合理使用。
林可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比较常见,而且无法通过皮试进行预测,所以,不需要做皮试,但应该详细询问过敏史和注意临床观察。同时,林可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且较窄,而且可以引起二重感染,且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并且由于细菌敏感性不同,一般需要做药敏试验。更为重要的是,我国2006年出现的著名的欣弗事件(http://www.hudong.com/wiki/%E6%AC%A3%E5%BC%97)。即2006年7月27日,哈尔滨6岁女童刘思辰不幸死亡。死亡记录单显示——“患儿深昏迷、生理反射消失,伴有高热、抽搐、消化道出血。死亡原因:输液反应、多脏器衰竭。”除刘思辰外,哈医大二院还在7月底收治了9例因使用欣弗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而此前黑龙江已有5例患者出现了类似症状。几乎同时,青海省亦有14名患者由于使用了该种注射液而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山东浙江等地也均有不良反应报告呈现。虽然,最后认定该事件是由于生产中灭菌程序有瑕疵造成的,但是,欣弗本身就是林可霉素制剂。这也提示,需要谨慎使用该类抗生素。而王医生认为,“他用的药(洁霉素、安痛定、地塞米松、利巴韦盐酸克林霉素等),没有一种药会引起过敏反应”,是完全没有医学基础知识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昌平区卫生局还表示,“去年年底,王医生已经通过了考试”。这表明,我国基层医生缺乏起码必要的免疫学知识,而有关的资格考试简直是行同虚设,根本就没有使医生具备最起码的免疫学知识,是患者就医时可能遭遇危险的隐患。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而由于资料不全,因为没有病历记录,无法评估王医生是否对患者进行了血液检查,有无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有无必要使用安痛定,是否可以考虑口服退热药,等等,都无法判断。所以,这件事可能永远都无法认定,有关人员还是应该协调,进行补偿来解决,这也是唯一的出路。
当然,这也反映出我国基层医疗的服务水平并不能完全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因为医生资格考试的设计和我国医学教育与医生管理,对于免疫学等最起码的基础医学知识,缺乏认识。这就是目前看病难,使患者集中在大医院的根本原因,因为基层医疗没有安全保证。改变这种现象,只有加强医学教育与考试管理,提高医生的素质,使患者可以放心到基层医院就医。但我国的医疗改革没有立足于医学教育的改革,所以,是注定不会成功的改革。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