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房价还是要靠政府住房保障职能到位
杨于泽
国家统计局网站前天公布1月份70大中城市房价数据,虽然没有房价涨幅的全国平均数,但我们还是感到房价在普遍上涨。同时全国1月份房租涨7.1%,未被国家统计局单列出来,相形之下似乎不被当回事。但社会对房租上涨的关注,未必下于对房价的关注。
近两年,官员和学者都呼吁穷人别做买房梦,呼吁年轻人等阔了买房,并奉劝中国人不要把房子当成生活的目的,而替代方案即租房住。现在春节刚过,京广沪等一线城市房租大涨,住房、商铺、写字楼的租金上涨10%左右。政府调控房价尚未成功,房租又带头闹事,大有欲与房价涨幅试比高之势。民众买不起房,也未必租得起房,陷入两难选择了。
但到目前为止,政府一直铆足劲调控房价,似乎把过快上涨的房价稳住了,事情就好办了。全国有36个城市要限购,也就是通过减少需求控房价。17日是北京市限购第一天,住房成交量狂降8成。但从各地房租可着劲往上窜来看,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政府还没按下房价这个葫芦,房租这只瓢又冒上来了。如果房租高企,必然导致更多人倾向于购房,倾向于购房用于出租,使政府调控房价更难。
看来,我们必须改变旧思维,把调控房价转换成另一个问题,即国民的安住问题。安居的核心问题是“住有所居”,有房子住,但不一定非拥有产权不可。这只能有两种模式,一是买房住,一是租房住。让国民乐意租房住,前提条件是租金相对低廉,而且稳定。要解决安居问题,政府一方面要调控房价,一方面要调控房租,使之对于很多人具有吸引力。
现在房价和房租“比翼双飞”,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根本性的一条是政府住房保障不到位。因为没有租金相对低廉的住房可租,人们担心掉进租房的无底洞,于是不顾一切买房。政府调控房价,又给市场以租房走俏的预期,于是房租发疯。事实上,调控房租比调控房价更难,因为政府限价说不通,对租金征税伤害的是承租人。各地限购政策越成功,市场对房租的预期越高。而且高房租伤害的主要是年轻人和打工者,加剧社会两极分化,不利社会稳定。
显然,安居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尽快使租房成为国人的一个理性选择。调控房价本身又推高房价,使很多人既买不起房,又租房困难,无所适从。政府限购住房,困住了投机者和投资者,但人们购房的偏好仍在。只有有房租,租金低廉,租房住才会成为一部分人的偏好,这种偏好才可以被称为“理性选择”。
现在需要政府痛下决心,拿出相当一部分卖地收入,多建廉租房和公租房等,有效平抑过快上涨的房租。说到保障房建设,很多地方政府不愿投入资金,议了很久,做的很少。但如果不建成大量保障房,房价不会稳,租金只会涨,房价调控只会以失败告终。调控房价的本质,是让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到住,做到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市场才不会从“专利”走向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