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辉的《现代学林点将录》
谢 泳
胡文辉是我的老朋友。2010年夏天,我到香港访学,还专门到广州去看过他一次,也想看看他的书。你看了他家里的书,对他的学问也就不感觉奇怪了。我们相识在十几年前,一见如故,可能是因了我们对中国现代学术史有一点相同的趣味。文辉兄曾在中山大学读过几年,但没有毕业,以后他也不想再上学,我没有细问过他的求学经历,但从一般的言谈中,能感觉他也是那类喜欢读书,但不喜欢上课的人。中国现在的大学里,无聊的事太多,能在这样学校里一直混下来的人,还真是需要一些定力,文辉兄吃亏在此,因为没有高学历,对后来的发展相当不利,但这也是他的幸事,可以潜心读书。他以一人之力笺证了陈寅恪的所有旧诗,这个见识和学力,非一般人所能为,他的这个学术工作,会令相当多大学教授汗颜。在文辉兄这样的年龄,能完成这样的学术专著,以后就是不再做学术研究也足矣。
文辉兄的长处是不仅有史料功夫,他对史料的重视有时候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更重要的是他有独特的学术眼光,他对历史现象的观察和判断,常能在小处见出大来。他有一篇专论传统中国“私宅不受侵犯”的文章,从零星史料归纳,细处着手,大处着眼,显示了史学研究的趣味和学养。有了这样绵密的学术功力,我们再看他的《现代学林点将录》,就不会怀疑他的眼光和判断了。
“点将录”是清朝开始流行的一种文学批评方式,在诗坛上用得比较多。这种看似简单的评点方式,其实包含了评点者所有的知识和学养,选择和排斥即体现作者的见识,判断则更能见出作者综合与分析的才力。文辉兄选择的是学者,用“点将录”的形式来全面判断,这有开创之功,以前我印象中还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学术工作,就是做过了,可能也是零散的,而文辉则是以现代学术史的构架来打量一个时代全面的文史哲工作(其实范围也远超出了这个概括),这部《现代学林点将录》,完全可以看成是一部中国现代学术史,它当得起这个判断。
这部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者的叙述和判断,二是作者的史料和证据,在书中体现为注释。最见文辉才力的可能更在他的注释里,因为叙述有时难免引起误解,但他的注释却是言必有据,论从史出,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没有材料不说话。这部书是常年累积的结晶,是细心读书的总结,比那些所谓的高头讲好读得多,也更富生命力。如果要了解中国现代学术,这是一本必读的书。
(胡文辉《现代学林点将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