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庙会应该更多侧重于民俗文化内涵


成都大庙会应该更多侧重于民俗文化内涵 

李华新

     大年初四,市民和游客纷纷举家到成都武侯祠逛大庙会。看精彩杂技、品特色王宝器鸡片……大庙会里好玩的,好吃的,让观众目不暇接。成都大庙会的盛况也吸引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聚焦。昨日,央视专程对成都大庙会进行3分多钟的新闻直播报道,向全国人民推荐成都大庙会。 ( 2011-02-07 08:34:30 )  来源:成都日报 

     在成都大庙会主舞台前,人山人海,舞台上正在上演《功夫传奇》,小喜神们通过镜头向全国人民拜年,宣传成都特有的过年氛围。据悉,成都大庙会开庙以来,已经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这是作为一种热闹而派发的红包,而且是这样的方式,一定用金钱来催动的话,文化本身的意义就被这样的娱乐化而取代了。比如,矮脚马成大明星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能真正感到民生文化的东西,而只是一种娱乐活动。.在热闹的2011成都大庙会现场,孩子是最快乐的群体。这里不仅有《功夫传奇》表演,更有特色马戏表演。

    其实,相比于成都的庙会而言,成都的故事会要比这样的庙会在表达年文化上,一旦也不逊色。因为,“年”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物质如何丰富,“年”作为一个民俗永远不会消失。在过年时,人们依然会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只是表现方式会向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并得以创新。这一点在成都就有很好的体现,虽然社会在发展进步,但老成都的过年民俗却大多延续保留了下来,无论“游喜神方”,还是大庙会,或者是草堂人日,这些都让人感到欣喜,感到成都在传承民俗文化方面政府和民间一起作出的努力。

这次直播成都的庙会,首先应是央视对此的立意是不错的,是民俗文化、春节文化的体现,本来现在的的庙会已经是越来越多的娱乐倾向,对此我们需要有所筛选,也不能因为现在的庙会的是成都式样的热闹,下个庙会的更加热闹。

热闹好办,可是庙会中的文化能够体现出来,人们可以感受到,似乎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