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房地产商如何弥补道德血液


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其中对于举国关注的房价问题,温总理对房产开发商提出了点名告诫:“我也想说一点对房地产商的话,我没有调查你们每一个房地产商的利润,但是我认为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连续多次重申“道德血液”

国际道商文化研究院院长,知名传统文化学者李海波在解读温总理对房地产商的点名“喊话”时,他认为国家政府将对抑制房价的调控加大力度,其政策性手段将在今年两会中得到体现。部分房地产商的为富不仁,直接导致温总理有决心、有信心拿“房地产商”开刀,给他们先换上“道德血液”。

李海波指出,温家宝总理曾经三次在不同场合提到了“道德血液”一词,每一次“道德血液”的提出,都彰显出温总理为当今经济形势和企业家道德良知把脉问诊决心的推进。

2009年2月2日下午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强调:“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2010年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经济组、农业组联组会议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农民委员“盼融入农业产业链条”时说道,“在座有不少农业龙头企业的企业家,收购农产品除给农民应给的报酬外,我建议,利润能不能返还给农民一些”。温家宝又顿了一顿郑重地说:“这就是企业家身上也要流着道德的血液!”

道德力量体现出国家的强大和信誉

温文尔雅的温家宝总理,从小便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给人以谦谦君子的印象,被誉为“民本总理”、“诗人总理”。 2003年,温家宝在出任国务院总理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德新社记者提问时,引出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达了自己不论福祸、一心报国的工作态度,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的政治智慧,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温家宝总理多次谈到“道德的力量”,他认为“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一个国家的强大和信誉,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的实力,还应该表现在民族的素质和道德的力量,而且我以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更为长远。”

分析人士认为,前中国正处在转型时期,旧的价值体系已被打破,新的价值体系仍在探索。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是中国价值体系重建的明显特征。温家宝总理在交流中多次谈到重视“道德力量”,显示出在现代社会各种危机面前,中国高层不仅重视完善法律和制度,而且高度重视“道德力量”对人们的约束和引导,并致力于重塑中国伦理道德和价值体系。

企业家道德的血液体现在利而不害

作为民间智库道商文化研究院创办人,李海波在解读“企业家的道德血液”时,从道商的角度谈了他自己的看法。

李海波认为:中华文明的最高标准就是尊道贵德。企业家谋利逐利,只要在符合于道,不亏于德的前提下进行,本无可厚非。然而,很多人的财富积累却违背道德,建立在损人利已、损国利己的基础上。温总理说“我没有调查你们每一个房地产商的利润并非是不清楚房地产商的利润,也绝不是调查不出来房地产商的利润。作为一位具备深厚人文底蕴的大国总理,我相信温总理更希望看到企业家自发的展现出“道德的血液”,承担对社会应有的责任。

2010年6月29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时,则用另外一番话表达了对“道德血液”的思考。梅德韦杰夫援引了《道德经》中的一段内容说:“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金融危机的产生正是源出于某些资本拥有者贪得无厌,缺乏道德。梅德韦杰夫向与会者建议,应当遵循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教诲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李海波:中国道家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身国同构的思想。中国有神州之称,我们道商提出了“以国家为神、以经济为血,以文化为气,以民生为精”的观点。一个国家要整体平衡健康,才能神彩飞扬。经济落后是血虚,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是贫富差距太大是血液变异,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是文化落后,在国际社会上没有地位,是典型的气虚,假如民生没有调控好就会乏力,缺少骨气。

对于温家宝总理告诫房地产商“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国际道商文化研究院李海波分析建议,我们的企业家应该好好反思,先“验血”,认清自己,把握形势;再“补血”,富而好德,回报社会,以道经商,利而不害,顺利实现“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