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费”仅提零增长远远不够


“三公消费”仅提零增长远远不够

今天(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郑兰荪等3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限制公款消费烟酒。(7日中国青年报)
http://www.chinanews.com/fz/2011/03-07/2888822.shtml
“三公消费”历来为公众所诟病,中央和各级政府也一直强调,要压缩以“三公”为主要表现形色的各类公务支出,推进制度改革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原则上零增长”的要求,显然是对民意诉求的积极回应,也表明政府重视和控制“三公消费”的决心。
正如有代表所认为,“原则上”的提法,极可能给一些地方、部门执行时留下回旋余地,从而让控减目标打折扣,难以有力提振公众信心。而在笔者看来,即使明确提出“零增长”,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年,三公消费年年喊压,却年年有增无减,对大手大脚、互相攀比、没有最盛只有更盛的不合理三公支出,公众期待的不只是遏制住,而且要降下来,实现“负增长”。“零增长”充其量也只是维持在现有水平上,并不能真正体现出节俭的精神和改革的决心,大家当然不会满意。
广大民众更希望看到,拿什么措施来实现三公消费的“零增长”或者“负增长”,比如有关三公改革的时间表;三公消费的账目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不能达成控减目标如何问责,等等,这些都必须有更具体、更细化的措施,而不能只是泛泛要求。正如楼市一样,去年国家尽管出台了很严厉的调控政策,但因为没有伤及筋骨,或者动真碰硬地问责,实际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地方反而坚挺如旧。今年加大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后,效果才明显显露出来。因而,治三公消费,楼市的调控实践无疑很有借鉴价值。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开出的一系列民生大单令人无比振奋和期待,而民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一方面固然要靠发展,从中分享更多成果,另一方面,无疑要求政府部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将有限的财力尽可能多地用在民生方面,削减三公消费,是一种让利于民的姿态,也是从严治政的务实举措,更是执政理念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