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量学的定义
• 《测量学》是一门古老学科。我国二千多年前的夏商时代,为了治水开始了水利工程测量工作。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司南、指南鱼算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对矿山测量和其它工程勘测有很大的贡献。
二、测量学研究对象
• 测量学是研究对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中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上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和技术。
三、测量的发展
• 1.中国古代测绘科学的发展
• 夏朝的简单的测量工具;春秋时期记载的地图;战国时期的“司南(指南针)”;西汉初期的已出土的“地形图”及“驻军图”;发现大气折射现象、制图理论等等。
• 2.国外测绘科学的发展
• 17世纪初开始,望远镜应用于天象观测;三角测量方法、高斯最小二乘理论解决数据处理问题、投影学说、摄影测量等等。
• 3.现代测绘科学的发展
• 电磁波测距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经纬仪、电子水准仪、全站型速测仪(全站仪)、陀螺经纬仪、激光经纬仪、人卫大地测量、GPS、全数字摄影测量。
四、测量学的分类
• 1、地形测量学
• 2、大地测量学
• 3、摄影测量学
• 4、工程测量学
• 5、矿山测量学
• 6、制图学
• 1、地形测量学:研究地球自然表面上的一个小区域内地表面各类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测绘科学。由于地球半径很大,可以把这块球面当作平面看待而不考虑其曲率,其研究的内容可以用文字和数字记录下来,也可以用图表示。
• 2、大地测量学: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内部一个较大区域甚至整个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其定位等等内容的测绘科学。
• 任务: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研究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 3、摄影测量学:利用摄影像片来研究地表形状和大小的测绘科学。
• (1)地面摄影测量
• (2)航空摄影测量
• 4、工程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
• 各项工程包括:工业建设、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利工程、地下工程、管线(输电线、输油管)工程、矿山和城市建设等。
• 一般的工程建设分为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工程测量学是研究这三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
五、测绘工作的任务
• 1、研究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表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为地球科学提供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 2、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测绘成图;就是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将测区内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使用。
• 3、是将图纸上的设计成果测设至现场。测设(也称放样)就是把图上设计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标定到实地上去,以便于施工。
六、测绘工作的作用
• 从横向看: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如:工业与民用建设、公路、铁路、水利枢纽、桥梁、隧道、厂矿企业等等都需用到测量工作。
• 从纵向看:在经济建设的各个阶段,如:勘测、设计、施工、竣工都需用到测量工作。
七、认识地形图
• 地形图:凡是图上既表示出道路、河流、居民地等一系列固定物体的平面位置,又表示出地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并经综合取舍,按比例缩小后用规定的符号和一定的表示方法描绘在图纸上的正形投影图。
• 正形投影:等角投影,将地面点沿铅垂线投影到投影面上,并使投影前后图形的角度保持不变。
• 国民经济篷勃发展的各项事业,比如交通运输事业(铁路、公路、航海、航空等)资源开发事业(石油、天然气、钢铁、煤炭、矿藏等),水利水电工程事业(大坝、水库、电站等),工业企业建设事业(工厂、矿山等),农业生产规划和土地管理,城市建设发展及社会信息管理等,都需要地形图作为规划、设计和发展的依据。因此可以说,地形图是一切经济建设规划和发展必须的基础性资料。
1、地形图的内容
• 1).地形图的基本内容:图廓(图框)及其方向、图名、图号、比例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测图方法、图式和测图单位等等。
• 2).地物:
• 3).地貌:
• 4).等高线:
2、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方法
• 地形图上显示地貌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是等高线法。等高线能够真实反映出地貌形态和地面高低起伏,且能依据等高线量出地面点的高程。
• 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3、等高线的特性
•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
•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 (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 不同高程的水平面是不会相交的。所以,它们和地表面的交线也不会相交。但一些特殊地貌,如陡坎、陡壁的等高线会重叠在一起,这些地貌必须加用陡坎、陡壁符号表示。悬崖的等高线可能相交,悬崖下部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
(4)等高线与分水线(山脊线)、合水线(山谷线)正交。
(5)两等高线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平距,等高线间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的大小成反比。在同一等高距的情况下,地面坡度愈小,则等高线在图上的平距愈大;反之,地面坡度愈大,则等高线在图上的平距愈小。换言之,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就稀。
4、等高线的应用
• (1)、根据等高线确定地面点的高程
• (2)、根据等高线间的平距确定其坡度
• (3)、根据等高线绘制地形图上已知方向的断面图
• (4)、根据等高线确定汇水面积
• (5)、根据等高线整理地面
• 1)、确定填挖界线
• 2)、计算填挖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