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偶然的 机会,接受了一个朋友的邀请,到他们公司做一些分享,自己是不太喜欢与接受这样分享模式的;但考虑到自己在职业讲课,特别是与邀请者的关系,所以还是答应了。有些事情让我再一次深深的反思
老师,你互动,1个小时,难道仅仅得到一个对领导力的理解,做领导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吗?
换成以前,我肯定会用犀利的语言,打击对方一阵子,因为我从来都是以管理异己出现在别人面前,由于年龄与时俱进,我用一种国人所谓的婉约方式处理了。
午夜、凌晨、清晨一直在思索国人的一个劣根性,国人很多时候在学习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为了知道而学习,但是从来没有人回答为何而动,所以我们就出现知道很多,但是行动迟缓的人;其实在企业实践中,往往不是知道多少重要,而是我们有没有勇敢的跨出第一步,行动起来更重要。
在一个碰撞的年代,在一个物质让人性更冷漠的年代,在一个现代职业文明高速发展的中国。行动力相比存量知识更重要,大部分国人的知识都只是个存量知识,他无法产生增量价值、或者流动价值,更别谈产生巨大的附加值;所以中国所谓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也就只能成为“知识分子”,知识就是力量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倒是那些所谓农民,把企业做的风生水起;再回首共产党的当年与国民党之间的争斗,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简单的行动力战胜了存量知识的精英分子吗?在看看这几年感动我们的不都是那些平凡者吗——因为他们在行动,用行动阐释人文价值。
在这个疯狂年代,突破我们人的心理固有认知是接受新事物、方法、观点,行动起来的第一步。不禁感叹“放下你所有的固有经验、认知,你才能收获更多、才能开启你新的历程”,不禁想起老祖宗说的一个词“舍得”,人性的弱点,决定我们喜欢用固有的思维模式、经验、习惯来判断一件事物,可惜我们忘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精华“舍得”。
老师,你将很多的东西都归结于领导力,这样合适吗?
我们很多人都在讲执行力、领导力、管理、领导,但是细细观察下来,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谈论很久,回到原点到底什么是管理,什么是领导……
我们似乎没有思考过,接着问题就来了,我们失去了方向,南辕北辙就在所难免了,
难道叫什么真的很重要吗,不禁想起牛顿的成名前与成名后的故事,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来讲,企业需要的是结果,但是我们老师却喜欢给人家过程。
从实践角度来看待问题,我们不是学者,不是理论研究专家,我们是需要给听者带去体验与感受的、给他们带去行动意识指南的,适合企业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我们不是在研究真理、或是定义之类,只要是在普遍认知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整合资源,能推动企业发展东西就是好东西,
但是我们痴迷于各类模型的研究、痴迷于过程的完美,不禁想起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的企业不赚钱是罪恶的事情。
老师,您觉得这个课程适合我们客户那个层面。
您说出这句话,我当时第一反应是,你没有做过实践,没有在企业呆过,才会这样问问题。不是我觉得适合,而是客户需求什么,客户在你心里始终没有位置,我为此感到悲哀。
国人对于思考的擅长是这个世界上大部分民族的难以企及的,我们对知识的渴望也是世界任何民族难以比拟的,但是我们大部分仅仅是为习惯而习惯,为了知道而知道;忘了老祖宗那句知行合一的话语,我们从来没有反思过,他们要什么,我的客户要什么、我的员工要什么,所以大部分中国企业在经历一轮与时偕行的高速发展以后,便停滞不前,因为我们始终无法解决客户自我们心中位置问题,员工在我心中位置问题,发展也就成了发展了。
大部分老师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实践,无法从从客户实际体验、感受的角度针对性解决问题;因为我们缺乏体验,所以我们只能将我们的东西模式化、所谓的标准化,只能用“我执”来强奸客户在我们心中的位置,只能牺牲客户的需求,用我们的所谓专业来替代客户的需求。并且遗忘了这句话——“客户是上帝”
回归分享话题,到底什么是领导力呢,什么又是企业的领导力,什么是个体领导力,什么又是企业需要的领导力的呢?或许我们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或者找到适宜企业、匹配个体、有利于实践,实效的界定或者方式,我们才有可能演绎好领导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