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债也是债。
老武,你知道的。
年前与老武同时受邀参加乳源论坛,晚上捧读老武散发油墨清香的《走读梅县》,不觉天已放亮。因为与老武太熟了,读他的书就像面对他本人,读到某些章节,真想举起手,与他来个击掌叫好。
可是,老武的书都重印了,我的读后感还是没赶上,惭愧,抱歉。
记得从乳源同回广州的路上,老武深有感慨的对我说,写完《走读梅县》,面对空空的书桌,人就像被抽空了一样,苍茫四顾,不知为何,有些凄凉,有些孤独。
老武终究还是个文人。
于是我们大家就开他玩笑,他这是患了“产后忧郁症”。治这种病别无它法,只有争取多“怀胎”,多“生产”。
关于旅游,关于解读城市和景区,老武已经著作等身。
《走读梅县》是我鼓惑他去写的,其中艰辛我最清楚。想像他夜读古书,无数次查阅研读《嘉应州志》、《广东通志》、《梅县志》以及各种家谱宗谱,从历史的字里行间找出处,找灵感,简直是以治学的态度做这本书,我是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但是,老武的书不是掉书袋,所谓深入浅出,他的志向是写给游客看的。游客都深度游了,所以,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能让他们信服的。老武写梅县,呕心沥血,他不是走马观花,他是读,是品,以一个资深旅游文化人的眼界和胸襟,以一个深度游的游客心态,他认真品读梅县“山水田园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他差不多钩沉了个遍,然后“闭关”百日,伏案耕耘,如此不仅读出了梅县的山川丰物,也读出了梅县的历史人文,更品出了梅县客家人好客多礼的火热情怀。如此,游客们有福了,他们大可以把老武的这本《走读梅县》作为去梅县旅游的不二指南。
作为梅县顾问,这些年我去了不下几十次,梅县的角角落落我都熟悉,梅县于我有如第二故乡,大会小会我言必涉梅县和梅县旅游,也许近乡情怯,太熟悉了,我未必能像老武这样静下心为梅县写一本书,为此,我也要感谢老武。
期望老武的书重印再重印,让更多的人认识梅县,让更多的游客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