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下雪了,肃杀的冬来了,谁在这个时候诞生,谁就永远诞生,谁在这个时候没有诞生,谁就永远不会诞生。
大约是2000年,或者更早一些时候,我在南京折腾一份叫《冬至》的诗歌小报,那是海子的狂潮还未褪去的时候,网络兴起的前夜,我们还用书信方式给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兄弟们写信,一首诗誊写很多份,分别装信封,寄给各地的朋友。那时候我们都把自己和诗歌捆绑在一起,悲天悯人,扬言要重塑诗歌精神;那时候80后还只是小圈子里几个朋友在提提的概念,谁也没想到去过度阐释它,我们只觉得时间到了要接旗帜的时候了。大约也在那时候,冯昭给我寄他那首叫《大雪》的长诗,厚厚一摞,工工整整抄写在方格纸上,开头两行是:“紧张的暮霭向着极地。大地凄凉/我的葬礼从今天上路。”
正是在这样的气氛里,我收到王兆阳转给我的几首曾欣的诗,时隔多年,我已经找不到这些诗的电子版了,我只记得一首《在黄河里游泳》,那是我从未见过的写法,让我觉得嫉妒又汗颜,曾欣比我还小一岁。
大概是我看完那几首诗,准备正式和曾欣约稿的时候,他给我写了封长信,大意是说,迫于生活,他要离开诗歌。在十年前那是非常有杀伤力的话,加上他信上字迹的凌乱和措词的阴郁,我一直记得。我与他的联系几乎就此断了。时至今日,我想我要把曾欣称为诗人,他大概还是不愿意的。
后来关于曾欣的消息,都是零零星星来自兆阳,听说去了重庆做书,听说还不错,然后又是一长段的没有消息,然后是前几天,兆阳突然和我说,曾欣病逝了。
我对曾欣的记忆似乎只有这些,但我说不出自己听到这个消息的感觉。我的脑子里迅速闪过崔微子的名字,随即是小树。在那个荷尔蒙过剩的年代,我们从莫须有的所谓“肃杀的冬”里走过来,似乎每个人都是幸存者。
从崔微子到小树到曾欣,一个个在以不同方式离开,记忆也开始越来越不完整。曾经有一次,东灵在上海请李西闽大哥吃饭,我去蹭局,那是认识七八年后我第一次和东灵见面,酒没喝多少,我们都醉了,我们坐在马路牙上莫名其妙地放声痛哭,身边围了很多人,我想大概没人能明白我们在哭什么,因为我们自己也不知道。
获知曾欣逝去的消息后,我脑子里经常想起顾城的那首《墓床》,2001年时候,为了那本《缺席》,南京的顾伟兄骑着他那辆破单车专程到学校给我送钱,我们在学校门口的小酒馆里喝了一堆小二,他趁着酒兴,一句一句背诵着这首诗: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面有海,远看像水池
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大学毕业前,我对自己十年钟爱的音乐煽的情是一篇叫《青春岁月十年歌》的短文,但我一直没有把那些年关于诗歌和那些兄弟们的记忆理清楚。杭州又下了一天大雪,从密密麻麻的杂志稿里抽身,潦草煽情,只当是向曾欣挥别,也想起那些曾一起“过冬”的兄弟们,盛荣,田荞,东灵,成苇,方为,冯昭,兆阳,进步,……愿一切都好。
大约是2000年,或者更早一些时候,我在南京折腾一份叫《冬至》的诗歌小报,那是海子的狂潮还未褪去的时候,网络兴起的前夜,我们还用书信方式给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兄弟们写信,一首诗誊写很多份,分别装信封,寄给各地的朋友。那时候我们都把自己和诗歌捆绑在一起,悲天悯人,扬言要重塑诗歌精神;那时候80后还只是小圈子里几个朋友在提提的概念,谁也没想到去过度阐释它,我们只觉得时间到了要接旗帜的时候了。大约也在那时候,冯昭给我寄他那首叫《大雪》的长诗,厚厚一摞,工工整整抄写在方格纸上,开头两行是:“紧张的暮霭向着极地。大地凄凉/我的葬礼从今天上路。”
正是在这样的气氛里,我收到王兆阳转给我的几首曾欣的诗,时隔多年,我已经找不到这些诗的电子版了,我只记得一首《在黄河里游泳》,那是我从未见过的写法,让我觉得嫉妒又汗颜,曾欣比我还小一岁。
大概是我看完那几首诗,准备正式和曾欣约稿的时候,他给我写了封长信,大意是说,迫于生活,他要离开诗歌。在十年前那是非常有杀伤力的话,加上他信上字迹的凌乱和措词的阴郁,我一直记得。我与他的联系几乎就此断了。时至今日,我想我要把曾欣称为诗人,他大概还是不愿意的。
后来关于曾欣的消息,都是零零星星来自兆阳,听说去了重庆做书,听说还不错,然后又是一长段的没有消息,然后是前几天,兆阳突然和我说,曾欣病逝了。
我对曾欣的记忆似乎只有这些,但我说不出自己听到这个消息的感觉。我的脑子里迅速闪过崔微子的名字,随即是小树。在那个荷尔蒙过剩的年代,我们从莫须有的所谓“肃杀的冬”里走过来,似乎每个人都是幸存者。
从崔微子到小树到曾欣,一个个在以不同方式离开,记忆也开始越来越不完整。曾经有一次,东灵在上海请李西闽大哥吃饭,我去蹭局,那是认识七八年后我第一次和东灵见面,酒没喝多少,我们都醉了,我们坐在马路牙上莫名其妙地放声痛哭,身边围了很多人,我想大概没人能明白我们在哭什么,因为我们自己也不知道。
获知曾欣逝去的消息后,我脑子里经常想起顾城的那首《墓床》,2001年时候,为了那本《缺席》,南京的顾伟兄骑着他那辆破单车专程到学校给我送钱,我们在学校门口的小酒馆里喝了一堆小二,他趁着酒兴,一句一句背诵着这首诗: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面有海,远看像水池
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大学毕业前,我对自己十年钟爱的音乐煽的情是一篇叫《青春岁月十年歌》的短文,但我一直没有把那些年关于诗歌和那些兄弟们的记忆理清楚。杭州又下了一天大雪,从密密麻麻的杂志稿里抽身,潦草煽情,只当是向曾欣挥别,也想起那些曾一起“过冬”的兄弟们,盛荣,田荞,东灵,成苇,方为,冯昭,兆阳,进步,……愿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