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机关透露的最新消息,2010年我国中央部门预算首次向社会公开,全年共有74个中央部门亮出账本,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3月1日《新京报》)
政府部门财政公开,是我国力推的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内容。政府作为由民众选举产生的社会管理机构,它自身不是经营主体,只能由民众提供的税赋支持运转。这样一种关系不仅决定了政府必须为民众谋利益,而且决定了政府的政务活动必须接受民众的监督,其中包括政府在财政资金方面的用度。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政府部门预算向全社会公开已经呈现出越来越深入的趋势,2009年,国务院有关部门首次向社会主动公开经全国人大批准的当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等4张报表。2010年,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进预算透明工作再次实现突破,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央财政预算12张表格向社会进行公开,比2009年增加了8张预算表,涵盖了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而且,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内容更加细化,本级支出预算细化为23类123款,比2009年增加了2类82款内容。这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巨大进步,中央部门主动“晒账本”的行动,也为地方政府作出了表率。
但是,政府部门公开预算,并不是财政公开的终点,而应该是公开的起点。政府部门的预算之所以必须公开,其目的是为了方便民众的监督,也就是说让民众通过对这些账本的研读,来检查政府的财政资金用途是否合理,既然公开的是预算,那么与实际的使用是否合得起来,更需要进一步的审核。由此说来,政府部门公开预算后,还需要民众的监督及时跟进,否则所谓的公开也就很容易沦为走过场,预算公开也就失去了意义。回顾以往中央部门的财政资金使用,应该说并不是不存在问题,每一年审计署向全国人大所作的报告,都罗列出了一些中央部门在这方面的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但是,审计署本身也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它对其他中央部门的审计只是体制内的审计,尽管我们可以相信它的铁面无私,但这与民众的监督还是存在着距离的。
因此,政府部门公开财政预算,只是政务公开的其中一条腿,而另一条腿就是民众的监督,只有这两条腿一起存在,政务公开才能算真正给力。现在,74个中央部门已经迈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一条腿,民众监督的另一条腿也必须及时迈出。在这方面,我们对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充满期待。在我国现行的政治框架内,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人大代表接受民众的委托对政府行使监督权力,而这种权力的行使就包括了对政府部门财政用度的监督。在历年的人大会议上,我们曾经见到不少人大代表呼吁政府公开财政信息,今天中央部门能够有如此坦诚的举动,也可以说正是这些人大代表努力的结果,而现在需要的就是代表们的进一步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民众的重托。
令人欣慰的是,人大代表监督政府部门财政资金用度,近几年在一些地方召开的两会上已经见到积极效果。在今年的广州市两会上,广州市人大代表钟南山就广州亚运实际开支远超预算向有关部门提出质疑,虽然此事尚未有结论,但发生在广州两会上的这一场争论已经为人大代表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人代会不应该只是掌声和歌声的汇合,它更应该是政府部门的一个考场,而人大代表就是有民众做后盾的一个考官。因此,我们衷心希望,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着13亿民众的全国人大代表能够积极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对74个中央部门公开的财政预算进行认真的审核,以此来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后还需跟进民众监督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