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曝光之后,双汇发展前景堪忧。有人分析,此次事件后,国家一定会出台 更为严厉监管措施,并将对非法使用瘦肉精进行打击。届时,双汇的生产成本将会提高;现在食品安全在国内已是敏感问题,现在已经出现超市下架潮,未来更多的消费者将会选择远离双汇品牌,将使双汇甚至双汇集团的销售雪上加霜;另外,消费者并不能区分双汇发展、济源双汇、双汇集团之间的不同,只会质疑双汇品牌。如果事件最终结果不能令消费者满意,双汇品牌可能会向“三鹿”一样,遭到消费者遗弃。
这个教训是极其沉痛的。按双汇网站的宣传,双汇集团企业精神是“优质、高效、拼搏、创新、敬业、 诚信”,双汇开创中国肉类品牌,结束了中国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引导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双汇已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肉类产量进入世界行业前三强。2008年,在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中,双汇集团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良好的品牌行业领先性和品牌公众认知度),荣登“中国最佳信誉品牌”大奖。双汇集团先后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肉类产业最具价值品牌”等荣誉称号。双汇连锁商业先后获得了“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国商业名牌企业”、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先进企业、“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名优企业”、 “全国商业服务业安全放心消费场所”、“ 全国构建和谐商业杰出贡献企业”、“ 河南连锁业10强”、“河南商业企业突出贡献奖”、 “双百市场工程”农产品流通企业等荣誉称号。
科技部、农业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 局和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共同主办,国家发改委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共同支持的食品安全品牌年会,双汇公司在荣获“中国食品安全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荣誉。
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王玉芬被评为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专家、首届中国肉类产业“十大杰出科技人 物”,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柳传志说:“企业从优秀到卓越需要一个过程,但从巅峰跌至谷底却可能只是一瞬。”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指出,“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 命。利润之上的追求在伟大的公司里,更是被教派般的文化灌输。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利润之上的追求不明确、不具体,动辄就是空洞的大口号。大部分的中国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这是中国企业成为伟大公司的最大挑战。”
双汇的失败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他把“敬业、诚信”写在了企业精神的条文里,却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精神。我们往往认为成功的品牌就是卓越的,创造了辉煌的,成为500强的等等,但是国内外的百年老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诚信。而优秀品牌之所以优秀,也就是因为值得信赖。双汇曾经获得那么多的荣誉,但是失掉了消费者的信赖,品牌就会黯然无光。
正如三鹿事件一样,双汇的“瘦肉精”事件的影响远不止于双汇一家,也正如三聚氰胺是奶业潜规则一样,瘦肉精其实也是肉类加工行业的潜规则,而且“瘦肉精”、“吊白块”之类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连没有上过几年学的喂猪专业户对此也门清。
双汇集团董事长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双汇有“十八道检验”程序,但只是就企业内部加工环节而言。早在2002年农业部就明确禁止使用“瘦肉精”。2009年3月,河南省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强化“瘦肉精”监管。按照职责分工,其监管的环节依次为:养殖、屠宰、流通、药品销售以及相关案件侦破等。针对“瘦肉精”问题,畜牧部门一般实行产地检验,主要依靠畜产品检验检疫中心每月一次的抽查,按照省里制定的2%抽查比例执行。至于外地流入本地的生猪,只要其提供合格的检验检疫证明,并且耳标齐全,一般不再检验。进入屠宰环节后,则主要依靠企业自检。全国每年出栏生猪在6亿头,面对如此大的数量,“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而“瘦肉精”事件的发生,正是暴露出了整个监管链条上存在的缺陷。
双汇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鹿?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