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房原来如此简单
王瑞嵚
隔离病房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普通老百姓这么看,业内人士也往往容易在设计施工管理理念方面走入误区。SARS期间和之后,很多医院在隔离病房建设时,常常走入三大误区:密封门、高负压、全新风;国外在隔离病房建设上也存在着同样的误区。依据这种理念建造的传染性负压隔离病房,在日常维护和管理上费用很高,特别在非疫情期间,医院不得不花大价钱维护这些病房。有没有更好的隔离病房建造理念呢?隔离病房如何才能更简单呢?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类似SARS的疫情,我们有没有勇气和实力勇敢面对呢?
就上述这些疑问,我采访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所净化室主任,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空调净化工程质检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洁净技术分会副主委、农业部GMP工作委员会特邀委员许钟麟先生。(以下简称许钟麟)
许钟麟是我国著名暖通洁净专家,建立了有特色的空气洁净技术原理体系。出版《隔离病房设计原理》等专著9部,他主持开展的“隔离病房隔离效果的研究”课题,提出动态隔离控制理论。该成果于2006年在第18届国际污染控制大会上发表。国家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于2006年12月12日,在北京主持召开的“隔离病房隔离效果的研究”科技成果评估会上,对其成果的鉴定意见是:1.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动态隔离理念的和措施,突破了传统的静态隔离模式,为建立有效的、节能的隔离病房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2.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表达缓冲室隔离效果的通式和定量结果。3.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主流区定向气流的双送风口的模式,实现了隔离病房内最低菌浓,对保护医护人员有重要意义。4.在国内外首次提出计算传染病隔离病房换气次数的理论方法。5.对温差的传播污染的重要作用做了正确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论证。6.通过对高效过滤器滤菌效率的实验研究,指明了循环风的使用条件,为节能提供了依据。该项目部分成果已在相关规范及工程中得到应用。
从静态隔离到动态隔离---许氏理论的诞生
1.静态隔离
SARS期间,国内很多医院采取多种措施,设计建造和管理隔离病房。如广州医院采取开窗户,虽是未经过滤的全新风,但秋冬季常把病人冻着。北方地区不能开窗户,于是人们想到对病人进行隔离,对病毒和细菌进行隔离,对污染源进行密闭。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隔离,也被许钟麟称为“静态隔离”。
许钟麟告诉记者:“最初,人们的关注点在门上,如何让病毒出不去,于是发明出‘密闭门’。后来发现光有密闭门还不行,还要有负压才行,于是隔离病房负压值被逐渐增大,数值甚至被夸大。负压隔离病房在澳大利亚的国家标准负15P,最近又有美国学者提出负25P。由于负压和密闭,使得隔离病房里的空气越来越混浊,人想到了全新风。这样一来,隔离病房的造价就越来越高。我在香港看到一家医院的隔离病房,一档密闭门就要好几万美元。上海一家医院的隔离病房,按负10P设计,就很难调上去。”
2.动态隔离
“动态隔离”这一许氏理论是如何诞生的呢?按静态隔离等传统理论设计的传染病隔离病房,造价和维护费用高;而且,医护人员的感染率也很高。如何为医院和病人节省经费和开支,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呢?许钟麟对隔离病房进行了细致而周到地研究。
(1)实践
许钟麟说:“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隔离病房的这种负高压是静态的,门一开关,人一走动,负压就消失了。我们还发现,负压和温度有关。于是我就考虑到动态隔离这一理念,这在国外是没有的。2004年,在企业的资助下,我们组织了一个14人的课题小组。我们开始时研究的都是些小问题,把缓冲室的地位提得很高;但缓冲室好到什么程度?门的开关、人的进出,以及温差会对负压有什么影响?开始没有头绪,也曾想过放弃。后来一坚持,决定先在理论上计算出结果,再在实践中予以证实。” “在试验过程中,为了节省经费,很多试验装置设备我们都是自己动手制作。如我们把槊料模特买回来,温工对它做了进一步加工改造,使它有体温,嘴和鼻能冒烟,能坐能卧和真人一样。我们还请了一个微生物学家于教授,在他家里培养人工游菌。”
(2)结果
通过实验,许钟麟课题组得出四个结论:
第一、在负压隔离病房外加缓冲室,有助于增强隔离效果。第一道缓冲室的隔离效果是三四百倍,第二道缓冲室的效果是三四千倍。
第二、运用许钟麟在78年创立的主流区理论,用上风口可使房间菌浓减少三分之一。具体操作是:送风口在病人床边,回风口在床的内侧。
第三、全新风没必要。通过两种试验方法证明:一般不用全新风,可用经过处理的循环风。对烈性传染病人,才可用全新风。
第四、负压隔离病房的负压值应为负0.23P,这是许钟麟通过计算和实验认证的结果。这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得出的负0.25P基本一致。由于负0.23P到负5P不好测定,就提出负5P。
3.许氏理论
许钟麟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一直在着力于隔离病房理论的研究,遵循着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伴随着“传染病负压隔离病房隔离效果的研究”成果的完成和通过建设部评估, 许钟麟的大作《隔离病房设计原理》也问世了。该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许钟麟告诉记者:该书分十二章,突破了隔离病房要高负压、密封门和全新风的传统认识;从理论上详细探讨了隔离病房的原理,如“隔离的分类”一节就探讨了“屏障隔离”“压差隔离”“气流隔离”“缓冲隔离”等。该书关注点多在细节,在第五章专门探讨了门的卷吸作用和人的裹带作用,如“门的卷吸作用”“人的裹带作用”“门的动特性”“门动特性实验”“门开关时逆流的可视化”“压差和逆流风速的关系”“压差和开门时间的关系”。
许氏隔离病房特点
根据许钟麟理论建立的隔离病房有如下特点:可切换、简单、省钱、好维护、效果好。许钟麟告诉记者:“这种病房可作正负压转换。平时没有爆发传染病疫情时,用微正压或零压,可安排一般病人住;在有传染病人时,则可切换成负压循环风;而对一些烈性传染病人,则可采用负压和全新风。”“这种隔离病房的建造对病房要求不是特别高,一般的房子一般的门都行。用几百元到上千元人民币的门就可以。当然,房间里不能打孔钻眼、留窟窿,把所有缝隙在装修时抹平就可以。” “这种病房由病房和两个缓冲室构成,缓冲室在病房门口放一个,在走廊尽头放一个即可。出风口和进风口安放在病床边。对门的管理,只要求医生和护士在进出房门时把门关严关紧就行,勿需用电脑控制。香港某医院就发生一起事故:隔离病房的门被电脑锁死了,结果人出不来,被活活憋死。”
因为病房可切换、结构简单,自然也就省钱,能耗小,值得推广。最关键的是隔离效果好。许钟麟说:“根据实验结果两个缓冲室足够隔离病菌了;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根据情况加第三个缓冲室。”
许氏理论的海内外影响
许钟麟隔离病房理论自从一问世,就得到海内外同行和医院的积极响应。厦门人民医院14间病房、地坛医院、廊坊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隔离病房,就是按照许氏理论建造的。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北京佑安医院、江阴市人民医院也就隔离病房的设计和相关问题向许钟麟咨询。台湾卫生部最近也邀请他前去讲学。许钟麟撰写的隔离病房论文数量达到10篇、专著9本、专利27种,其中发明专利8种、成果多项。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工程师潘红红对记者说:“SARS以后,中国对隔离病房的需求增大了,很多医院在改扩建时都要求有隔离病房这块。但是,不能按照以前我们做传染病房那样来做。人们要求有一种国际通用的标准,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理念来搭建隔离病房。不能花了钱,还用落后的方式建造。许老师的理论达到和超过了国际水平,很受医院和设计院的欢迎。佑安医院的院长就说:这绝对是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去年根据许老师的‘原理’和成都九信公司合办了一个培训班,效果很好。参会人员有医院、设计院还有工程公司的,他们反映对这方面的知识非常需要;认为这项成果填补了一项国家的空白。”
许钟麟新发明:有实力抗击类似SARS的疫情
据了解,隔离病房是传染病房的一个主要的核心工作。如候诊室、走廊、门诊大厅等。这些地方空气不好,容易导致交叉传染。而集中空调对细菌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温床。所以,在SARS期间卫生部要求所有的中央空调都必须关掉。后来,又要求中央空调器必须安装空气净化装置。但在实际中,这些装置的消毒效果不是很好,另外,用起来也很麻烦。
许钟麟告诉记者:“细菌在中央空调的盘管上很容易繁殖。那里很潮,温度也适合细菌滋生。而这个地方消毒杀菌装置很难接触到。现在,我搞了个低阻、持续式、高中效过滤器,把细菌直接挡在外面,很简单,也很有效,效果达到99%以上。该装置已申请专利。把它安装在公共场所以及传染病院的集中空调风口处,可有效阻止病菌。”
潘红红接着说:“传统中央空调消毒方式,一般都是用紫外线、臭氧、纳米等,这是事后处理,也就是在灰尘进去后滋生了才处理。许老师这种装置是防止细菌进入管道,保证集中空调器里没有细菌进去,自然也就不可能滋生。这对传统观念是一种颠覆,一个革新。用一种通俗的话说,就是如果再来一次SARS,用许老师这种装置就不用怕了。在公共场所、医院、码头、机场、车站的中央空调里都可以用,人们可以放心,病菌不会通过中央空调传播。”
隔离病房国标规范急待建立
据了解,国家目前尚无传染病隔离病房建设的标准和相应规范。
许钟麟告诉记者:“不仅在国内如此,国外,如美国,早在六十年代就撤消了好多传染病实验室。人们普遍认为:随着科学进步,技术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以及生物医药抗生素抗菌素的应用,传染病肯定就能被控制住。其实不然。传染病房在SARS以前,处于减少,甚至被别建的状况。SARS以后,我们国家定了两个规范。《传染病医院设计规范》由中原设计院制定,现已上报国家,还没批下来。《传染病医院施工验收规范》目前正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主编。”
许钟麟的两个体会
许钟麟告诉记者:“隔离病房成果是个集体的成果。它的思想和概念,国外是没有的,也是找不到的。国外现有的东西不适合我国的隔离病房用,我们也没有学他们的东西。”“我有两个体会:第一是搞科研不要重复国外的;不要以为国外的就是圣经。也不要重复国内的。第二是不要重复自己的;重复国外的和重复自己的东西,都是没有能耐的表现。应该在国内外和自己的东西基础上搞创新。如美国负压隔离病房的标准是负0.25P,我就自己搞研究,结果是负0.23P。可有的国内科研人员,一看美国是负0.25P,马上自己就写上负0.25P。”
许钟麟简介:
1962年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任空调所净化室主任,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空调净化工程质检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洁净技术分会副主委、农业部GMP工作委员会特邀委员、《医用工程》杂志顾问等职,2004年获第5届光华工程奖,出版《隔离病房设计原理》等专著9部。他的阻漏层理论和产品已为德国公司所采用。他负责开展了“隔离病房隔离效果的研究”课题,提出了动态隔离比传统的静态压差隔离更关键的动态控制理论。他为生物安全技术完成的无漏排风装置发明专利,解决了国内外一直未解决的安全难题,现已替换为产品,在多家P3工程上应用。
隔离病房原来如此简单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