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令该不该一刀切?


     在“限购令”如狂风般席卷全国各地的时候,西安版“限购令”的“靴子”在万千期待中于上月末落地。而在限购一周后,西安楼市的“高烧”得以迅速降温。人们在感受西安“限购令”的同时,也越发感觉到“一刀切”的不合理性。那么,西安“限购令”应该限制什么?哪些地方有待商榷?

 

    应该说,西安楼市在限购措施抑制下一改往日狂傲不羁的销售态势,由热销变得量跌并停止价格上涨, “限购令”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西安“限购令” 缺乏西安地域特色,在制定政策“差异化”上没有下功夫,乏善可陈。有些措施缺乏人性化,只突出“堵”而忽略“疏”。

 

    关于有一套小的,卖掉后想换大的,不能按第一套按揭政策对待有失公允。相关部门应该“差异化”对待这个问题。比如,从契税征收上可以不按一套,按全额3%去征;但首付及银行利率应该享受第一套待遇。

 

    西安“限购令”对有一套房屋家庭限购一套,对刚需有一定意义。但由于没有面积限制,难免使大家“被迫”一步到位,这样反倒增加了刚需负担。所以,应该对刚需最需要的90平方米以下住房进行限制,同时限制一定面积。这样即便买了两套小面积住房,只要没超过额定面积,依然可以再买。

 

   “限购令”主要作用在于遏制过度投资和投机给房价上涨带来推动,那么,只堵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具体调整。比如,应放开购买限制(至少应放开90平方米以上户型),而对于取得产权不足5年上市交易全面禁止。这样即杜绝了房屋炒作,在一定程度上使投机变为投资,冻结部分流动资金。因此闲置的房屋也可进入租赁市场,同时可以平抑租金水平。

 

    另外,外地人购买一套住房政策可保持不变,但应照顾到为城市建设打拼的打工族和个体劳动者。由于这部分群体收入低,但又不在保障房范畴中,无纳税证明、无社保,但却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真实存在。所以,应取消买房纳税证明提供,方便他们购买。这样可有效牵制达到购买条件但又不需要房屋的投资者进行投资,既维护了政策的刚性,又体现宽严并济的策略。

 

    尽管政府出台“限购令”的目的是为了平抑疯狂的房价,但从每一个政策的发布实施,一次比一次接近目标,说明政府也在不断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也在不断调整、修正。比如长沙等一些地方,就推出90平方米以下不限购,或者只限主城区不限郊区的政策,还是比较符合地方实际的人性化之举。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提出符合大众利益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