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何以比核辐射跑得还快?


谣言何以比核辐射跑得还快?
 
我家附近的超市已经没盐了,一些人都整箱地购买食盐。”昨天本报接到了广东多个城市的读者打来电话,反映食盐遭抢购。个别商家也趁机提价,一包盐卖到10多块钱。记者立马赶往超市,正好遇到市民抢盐,连平日里无人问津的澳洲进口盐都抢光了。(17日广州日报)
其实,“抢盐”风波不只发生在广州,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都已波及,大小超市的碘盐都已被抢购一空。之所以会闹“盐荒”,是因为人们轻信碘盐能够防辐射,而且担心将来受核辐射污染影响,吃盐不安全。
普通老百姓掌握的核知识固然相当有限,但巨大无比的核威力都不难想象,因而,对核爆炸、核辐射的关切,远远超过了9级大地震本身,沿海民众则更担心核辐射飘洋过海,构成严重威胁。此刻,只要稍有风吹草动,慌,自然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政府能否给民众吃下“定心丸”。
碘盐防辐射的谣言,迅速引发抢盐风潮,至少说明,这场发生在日本的核危机,对我国民众心理上可能产生的恐慌估计不充分,相关知识的辅导、紧张情绪的疏导、舆论宣传的引导没有能够及时跟上,导致信息发布不充分、舆情引导不充分、应急处置不严密,给谣言风生水起以可乘之机。
“最近三天核辐射不会影响我国”,是不是三天之后核辐射来袭?“不要随意服用碘片,必须在政府指导下服用”,是不是暗示核辐射威胁已经“兵监城下”?尽管专家说我国不会受到影响,环保部门表示未检测到核辐射,但由于相关信息不明朗,甚至出现矛盾,让本已闻核色变的少数民众无所适从,迟疑之间,谣言就轻而易举地跑在了核辐射前面。
很显然,责怪老百姓对谣言没有辨识能力,在可能到来的危机面前不能保持淡定显然无济于事,真正值得反思的是,大家为什么总是宁可相信谣言,见风就是雨?就因为真相没有跑得过谣言,权威信息没有抢占舆论阵地。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过去我们对某些突发性事件处置不当,后遗症在此刻显露出来。
谣言很荒谬,抢盐没必要。谣言引发的抢盐风波,无疑再度给我们上了一堂更为生动的危机应急处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