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问题是公众缺乏信心


 

最可怕的问题是公众缺乏信心

 

222日新京报刊登:《王晋堂:直面“优质教育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王晋堂在这篇文章中说:“前不久一位记者在一次研讨会上问我:‘义务教育均衡阻力重重,你对教育公平是否有信心?’我信心满满地回答:‘今天做不到的,不等于明天不能实现。他问为什么这样乐观?我说:因为有、有纲要’。我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毋庸置疑,‘法’和‘纲要’已经在实施、一定会落实的。”

王晋堂最近对于教育评论很多,文字犀利,都是说的要害问题。针对王晋堂这段发言,我一直也是这样想的,但是现在已经发生变化,因为并不是有了“法”和“纲要”所有的事情就都能解决了。说到“法”,义务教育立法之初在1986年;教育振兴计划在1993年,不客气的说执行都不好。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订了,更明确政府创造教育公平的义务,迄今也有5年了,5年来不是没有进步,但是进步和整个法律要求差距甚远。

因此,我觉得当前最可怕的是公众已经缺乏信心。

王晋堂有一段话说的相当好:“一些利益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需求,是不愿意教育均衡和公平的。他们一心希望制造差距,维持差距,扩大差距。唯如此,才能使它们享有更优惠的教育资源;倘若公平了,它们的‘优越性’又怎么能够再高人一头、又怎么使自己的孩子占有更多的利益?一些集团(比如吃‘小升初’饭吃‘奥数饭’的培训机构和学校)是靠了不均衡才发迹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做了它们的附庸。”

教育资源均衡必然是要砸掉一些人的特权,针对一部分人群的利益开刀;吃“小升初”饭、吃“奥数”饭的人都有可能失业,这是在断了一些人的生财之路,这些人必定顽抗到底。而作为附庸的权力的机关也涉足利益在其中,那么这个问题并不会很简单就解决了。

王晋堂撰文:《打造“巨无霸式”中小校伤害了谁?》这些巨无霸。优质教育资源”“垄断化”“扩大化集团化、打造航空母舰都是教育行政机关一手炮制,这里面能没有教育机关的利益?

教育部一说到“择校”就会说正在研究解决,现在还需要多少年的过渡。为啥不能当机立断?背后的问题依旧是一个利益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并不是法律制度造成的,而是权利一手炮制的,而让炮制这种不均衡的权利一下子就退出,并不是很容易。

公众缺乏信心的原因就是长时间的经验告诉人们:权力退出利益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这件事不能太想当然了,我过去所犯的错误就是太想当然,也许比王晋堂还要想当然。

但是我们又不能失去信心,特别是要让公众有信心,他已经到了一个没有退路的绝境,这种说法似乎有点极端,但是权力不从利益中退出,法律和纲要是没办法实施的,只会是年复一年重复过去的承诺,当这种承诺多了连废纸也不如——公众的信心也就到了最低点。

这一篇帖文是我这些年来调子最低的一篇,今天的教育应让公众缺乏信心,一些少数人正在适应这种不公平,通过这种适应,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弱势群体,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只有被继续侵害,这难道不可怕?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