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被“很舒服”与媒体责任感


易纲是在中国香港参加“中国经济发展论坛”时对中国宏观经济,尤其是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不少观点。不过,在今天之所以能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却是因为“很舒服”三个字。

在如今通货膨胀压力甚大,利率水平偏低的时代,猛一个很舒服确实很容易抓住眼球,成为焦点。而我们解读财经信息却不能断章取义,也不能望文生义。因为,哪样会让我们迷失事物的本质,从而无法对未来的经济走向得出正确的判断。

诚然,我们都会被“目前利率水平很舒服”这样的标题所吸引。但如果细读全文,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易纲所表述的意思是当前的利率水平是和当前的经济状态匹配的。进一步了解,就会发现易纲这番言论是在香港科技大学二十周年校庆上发表的演讲。这就可以想见,易纲的这番表述更多的是从学术角度出发,而非从居民感受出发的。而另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番演讲是英文发表,中文翻译,可见“很舒服”三个字是翻译出来的意思。比如彭博社的报道就是如下“China’s interest rates are at an “okay level,” YIGang, a deputy governor of the central bank, told a forum in Hong Kong today. Rates are “not very high, but compared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not very low either,” said Yi, adding he’s confident that inflation can be limited to 4 percent.”(地址: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newsarchive&sid=aSzJm1cKSHgo) 显然,所谓的“很舒服”就是这个“okay level”。其实,如果当时翻译的是适宜水平或者说是恰当范围就没有那么多的误解。遗憾的是,在不歪曲事实的基础上,媒体需要吸引的是眼球。

当然,我们更不能忘记一个基本的事实,在当今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见尽头,日本又因地震灾害大发货币的情况下,全球的流动性之泛滥其实早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贸易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也非一夜可成,因此,需要防范大量套利热钱疯狂涌入导致的人民币快速升值。因此,无论从经济学理论还是从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角度看,货币政策都不能只单一考虑一个目标,而利率也绝不是一定要是正利率才能称为“okay level”。而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运用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才是更恰当的选择,加息则更像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或者是握在手中的核按钮,或许可以取得莫大效果,但其负效果同样剧烈,与其释放不如随时威慑。不仅“okay level”易去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