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甲骨文、惠普和英特尔之间爆发了一场唇枪舌剑,起因是甲骨文以英特尔“安腾”处理器寿命周期已接近终结为由决定停止对基于英特尔“安腾”处理器平台的软件开发。对此,作为安腾联盟的英特尔和惠普在表示震惊之余,予以了回应,称会继续支持“安腾”处理器的后续开发及发展,并在今年的IDF上公布新的进展。为何甲骨文,这个“安腾”平台最主要的软件开发者要突然宣布停止对于安腾的软件开发支持?
对此,有外界分析认为,由于之前甲骨文并购了Sun,使得其在高端(Unix)服务器市场有了自己的芯片平台,所以处于自己发展的目的,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再依赖英特尔的“安腾”平台。此外,就是鉴于目前甲骨文和惠普间的竞争关系,甲骨文也理应不再支持这个由竞争对手主导的平台。但笔者认为,甲骨文如此冒然地放弃“安腾”平台,不但反映出其并购Sun之后,并未让这个行将日落西山的企业(主要是基于Sparc芯片的服务器)东山再起,以助推自己软件业务,而且会使得自己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
想当初,甲骨文并购Sun在业内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一个软件厂商并购一家以硬件为主的企业,显示出甲骨文软硬兼施的战略,但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利用并购后的Sun的服务器平台来强化其与IBM及惠普的在企业解决方案的竞争实力。尤其是在高端的Unix市场。而在高端的Unix市场,一直是IBM的Power、Sun的Sparc与英特尔安腾的三分天下。这之中,IBM一直占有明显的优势。甲骨文本以为并购Sun后,借助自己在软件领域的优势,可以带动Sun服务器的销售,进而让所谓的软硬兼施进入正循环,但时至今日,Oracle在全球服务器市场的营收却是节节下滑。
据IDC的统计,在过去的2010年服务器市场,Oracle(并购Sun)的市场营收同比下降了14%,是全球服务器营收前五大厂商中唯一下滑的,排名第四位,还不及戴尔。而它的主要竞争对手IBM和惠普在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也许Oracle错误地认为,支持安腾平台,给了基于安腾平台服务器增收的机会,而让自己并购Sun后基于Sparc处理器平台的服务器的营收受到了影响。笔者认为不排除这方面的影响,但从架构上看,给Sun冲击最大的应该是同样基于RISC架构的IBM。其实在Oracle并购Sun后整合的时间里,IBM抢了不少原来Sun的客户。
Vendor |
2010 Revenue |
Market Share |
2009 Revenue |
Market Share |
2010/2009 Revenue Growth |
|
|
|
|
|
|
1. IBM |
$15,356 |
31.9% |
$14,153 |
32.7% |
8.5% |
1. HP |
$15,324 |
31.8% |
$12,888 |
29.8% |
18.9% |
3. Dell |
$7,014 |
14.6% |
$5,227 |
12.1% |
34.2% |
4. Oracle |
$3,279 |
6.8% |
$3,812 |
8.8% |
-14.0% |
5. Fujitsu |
$2,194 |
4.6% |
$2,194 |
5.1% |
0.0% |
Others |
$4,970 |
10.3% |
$4,944 |
11.4% |
0.5% |
|
|
|
|
|
|
All Vendors |
$48,137 |
100% |
$43,218 |
100% |
11.4% |
并购Sun后的甲骨文,并未使得其服务器的营收有所起色
此外,甲骨文在这里进入一个误区,即能否更多地向用户销售自己的软件和解决方案才是其与IBM争夺的焦点。而安腾平台不仅支持甲骨文的软件及解决方案,况且甲骨文还是安腾最大的软件开发商。言外之意,无论是自己的Sun的Sparc平台,还是安腾平台,都可以销售自己的软件和解决方案,多一个平台,多一个销售的渠道与IBM竞争,何乐而不为呢?道理很简单,因为甲骨文的卖点是在软件及解决方案,而不是服务器。换句话说,用自己的Sun最好,软硬都有营收,用别人的平台也行,反正都是在卖自己的软件及解决方案。可惜的是,甲骨文在近日放弃了这个平台。
尽管并购了Sun,但甲骨文依旧是以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解决方案为主的软件公司
那么放弃安腾之后,不但让甲骨文失去了可以帮助自己制衡IBM的一个平台,还有可能使得自己陷入到与IBM孤军奋战的境地。而之前的竞争早已经证明,Sun根本不是IBM的对手。如此一来,IBM会在Unix市场进一步挤压甲骨文的市场份额及营收,同时又将之前自己的合作伙伴安腾树为真正的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的敌人。这会让本来就在Unix市场苦苦挣扎的甲骨文的处境更加艰难。
所以,笔者认为,甲骨文放弃安腾,实属其并购Sun后在服务器市场未有起色的一种无奈和错觉,而这种无奈和错觉在未来有可能会使得甲骨文在与IBM的竞争中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