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虚假楼盘骗得2.7亿,仅仅是因为房产潜规则吗?


昆明虚假楼盘骗得2.7亿,仅仅是因为房产潜规则吗?

 

/陈涛

 

2011327日新华网一篇《昆明虚假楼盘骗得2.7亿,房产潜规则成行骗工具》的报道称:几个空壳公司,一个从未开挖过一铲子的楼盘,一个没有“五证”的房地产项目、一堆虚假的广告宣传……仅凭华丽辞藻、炫目光环堆砌出的“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项目,竟然骗走了1700多人的2.771亿元。23日和24日,昆明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时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嫌疑人的骗人伎俩并不高明,但房地产行业的“潜规则”成为诱人上当的陷阱。

文章说到:从庭审中透露出的种种信息表明,目前房地产行业、金融操作中的种种“潜规则”,也为虚假房地产项目成“真”提供了土壤。并且列举出“资金不足就开发”、 虚假出资”、 中介收取‘居间费’”、 项目工程边批边建边卖”等等几种潜规则,把昆明“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项目诈骗成功归罪于房地产行业的潜规则。

然而,昆明“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项目诈骗成功仅仅是因为房地产行业潜规则吗?我看未必。

政府监督不严,让少数骗子有可乘之机,难道不是诈骗发生的主要原因吗?虚假出资不是房地产行业所独有,资金不足就开发是因为你政府规定了房地产项目资本金比例最低值,项目工程边批边建边卖也是你政府所允许的,怎么能说成是诈骗的主要原因呢?同样的投资环境,为什么大部分的房地产项目没有这样去搞诈骗呢?所以说,关键的问题在政府监督,监督得严,让骗子没有可乘之机,市场经济秩序才得以维持;监督不严,甚至变相暗中支持,比如“该项目在昆明高档酒店佳华酒店、翠湖宾馆等多次举行答谢宴会,规划、城改办等部门均有人参会,让人以为该项目得到了政府支持”,你说人们能不上当受骗吗?

民众贪图便宜,抵御不住投资赚钱的诱惑,难道不是受骗的重要原因吗?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天上掉下馅饼的事情,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从来就没有只有回报而没有风险的投资,我们赚钱应该赚得理性赚得正当。为什么总是有人被骗,因为有人贪图便宜想要轻松赚钱。我们都知道非法集资是有很大风险的,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去参与呢?我们都知道没有“五证”的房地产项目是不能销售的,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去购买呢?你看,“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不断升温,一些部门和单位搞集资建房,集资建房被禁止后又大搞团购房。‘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低于同地段同类型房屋两三千元的‘内部团购价’出现在昆明市民面前,其诱惑自然难以抵御。”如果没有如此便宜的“内部团购价”, 人们还会那么容易上当受骗吗?

投资渠道不宽,政府引导不力,难道不是民众容易受骗的原因之一吗?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生活富裕了,手里的钱多了,就想要寻找投资渠道,使自己的财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这无可厚非。但是,看一看我国的投资渠道吧,既不多也不保险,不管是股市、汇市,还是黄金、期货,不管是古董、古玩,还是艺术品,不是投资门槛高,不是风险大,就是专业性强,让人们如何投资呢?其实,政府应该引导民众投资实业企业,投资高科技,投资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嘴上说一说,而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放弃唯GDP的政绩观,鼓励民间投资,大力发展高科技。房地产市场发展十几年来的经验表面,投资房地产是一种比较稳健的选择。如果投资渠道拓宽了,政府引导投资政策明朗了,还有会那么多人去上当受骗去投资房地产吗?

有人上当受骗了,就说是房产潜规则惹的祸,确实有点武断有点片面。因为,哪个行业都有所谓的潜规则,不独独房地产业有。如果真的要说是潜规则惹的祸的话,那么,政府是不是有责任呢,政府是不是潜规则的默认者呢?

201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