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历四世”和“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易》历四世”和“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易的历史,分别有“易历四世”和“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两说,二者都是史实,都正确,但两者含义完全不同。前者是说无字《易》即《易象》,它的形成是经过燧人氏时期的结绳记事造爻,烧制龟甲制散卦,和记录《河图洛书》三件事,加上最后一件即伏羲女娲时代的伏羲做八卦,共为易历四事,由于四件事相隔年代久远,又称易历四世。后者是讲文字《易》即《易经》,尤其《易经》中的《周易》,是经过伏羲做八卦,文王周公做经,孔子序《十翼》,三个阶段完成。前者“易历四世”是以伏羲做八卦为结束的,后者“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是以伏羲做八卦为开始的。《易》最初只有八个经卦,就是单卦,所以《易》俗名八卦。伏羲首造,大约诞生在10000年前。然而,伏羲实际上是《易》体系的初步完成者。在他前面还有三件大事——结绳记事造爻,龟裂预卜制散卦,燧人氏观察天象作图(用黑色木炭和白色灰烬做出河图洛书)。这三件事和伏羲制卦一起,共同构成“易历四世(或事)”。四件事由于相隔时间较长,分属于不同的时代,所以又称“易历四世”。由于《易》是中华文明(包括科学和文化)的总源头,对于我中华历史来说,《易》的完成是真正的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