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我国2011年度民生支出约占财政2/3


  日前,全国两会正在紧张有序召开。连日来,好戏连台,特别是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显示的全国财政支出规模首次超过10万亿元,其中民生支出约占三分之二,让人欣喜不已,但希望能像《李卫当官》台词一样,乐见民生支出“一分不少”地真正落到普通老百姓身上。

  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在“支出压力很大”的形势下,保民生、减差距、压经费成为今年财政支出的重要落点。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1%;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安排9884.5亿元,增长15.2%;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7310亿元,增长15.3%。此外,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同时,财政将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用财经纪律约束党政机关过紧日子。

  笔者建议,这些民生支出,能否确定以下重点:

  一是解决养老双轨制,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养老双轨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加重财政负担根源、引发社会不公平的桎梏之一,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加以解决。国家应该借这次机会,开始切入养老双轨制,以后逐年解决,直至完全实现城镇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全覆盖;大幅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把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二是解决公办高中择校收费制度,实现社会教育公平。公办高中择校收费制度,是教育乱收费治理留下的最大毒瘤,是加重普通老百姓负担、加重社会教育不公平的桎梏之一,必须加大教育投入,一律取消公办高中择校收费制度,并从2010年秋季入校起算,返还学生择校费,真正体现公办性质。

  三是解决就医贵问题,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就医贵,仍是社会就医的一大难题。普通老百姓不堪重负,有的富起来的人家也可能一人一场大病而一夜返贫。必须加大公办医院投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医保);把医疗采购真正落到实处,挤出非正常差价,切实把医疗费用大幅降下来。

  四是解决中低收入住房,1000万套非商品房要不误工期、不损质量、不暗箱操作,抓紧抓实,好事做好,真正分到中低收入人群手中、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