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晕轮效应


  浅谈晕轮效应

喻建国

晕轮效应的另一名称叫做光环效应,当人们在了解或接触某一对象时,被这一对象突然显现的光彩或污浊产生了极其清晰和明显的印象,从而将这一光彩或污浊定格为此对象的特征和品质,使这一对象的其他特征和品质统统被掩盖,形成了一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认识。那一突然显现的光彩或污浊如同一个光环般,将对象笼罩了起来,使观察者无法再注意到对象的其他特征和品质。把对象突然显现的光彩或污浊认定为对象的全部特征和品质,从而产生了“一俊遮百丑”或“一丑抹千优”,这就是一种晕轮效应的反映。

社会上常常有一些丑类,善于运用这一效应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社会上经常出现的骗子,或是社会上常常出现的不法企业,操持晕轮效应,一下子将最为光彩的特征或品质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让人们只觉得他或他们所具有的特征和品质就是那般鲜艳夺目,光明正大,真善美新,货真价实。这些骗子或不法企业就是这样用一俊的晕轮将其百丑统统笼罩起来,使人们受骗上当,被坑被害。

社会上也常常会有一些老实人他们不善于将自己原本具有的特征和品质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特别是在很多场合,却将自己的一丑晾在人们的面前,而把自己的亮丽全貌或善良品质统统被这一丑罩盖起来,使人们对他们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他们被自己莫名的一丑坑害了,人们把他们的千优统统视而不见,实在是太可惜了。

对于观察者或鉴定者,对于生活在社会上的一般人,对于一个群体和一个单位,在社会运转中经常要对某些对象,这些对象可能是某个人物,可能是某一物体或一批物体,可能是某一事件,可能是某一过程,做出某一判断,也就是对其作出一种认定或建立一种认识,这时切忌犯晕轮效应带来的错判。不要因为一俊而忘记了观察对象的全貌和观察对象的全过程,如果没有对于对象全貌的观察或对于对象全过程的观察,决不轻易下结论,决不轻易对对象作出认定和确立认识。

防止晕轮效应的方法不外乎观察的多点和连续。多点观察就是对对象的观察不仅仅是在某一个点上而是在很多个点上,至少要有上、中、下、前、后、侧几个点,这里所提的上、中、下、前、后、侧是一种形象的提示,对于具体对象,其上、中、下、前、后、侧是需要另行定义的。连续观察就是对对象的观察不只是停留在一瞬间,而是要在一个足够长的极能显示其本质的过程运转中观察,一定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只要观察者或鉴定者能够坚持多点观察和连续观察,只在经过多点观察和连续观察后才下结论,晕轮效应的观察错误就一定不会出现。

多点观察的点设定,以及连续观察的时间段和时间长度的确定,也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这里就不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