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软件盗版是发展国产软件的最大障碍。我看,此言未必正确。何故也?
近日,赛尔网络总经理匡鹏先生认为,永中科技破产并不是因为竞争中输于微软,实际上,真正的元凶应该是“盗版”。 赛尔网络负责微软Office及操作系统等产品在大学校园的销售。
他表示,在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中,象永中Office这样的大型软件,需要长期的高投入,但只能采取免费销售策略。收入来源只能找政府化缘,国家‘核高基’资金支持少而且慢,就导致永中死亡的厄运。”请见:新浪科技,4月9日刊登的文章:“永中软件回应永中科技破产:股东变化而已”。
何谓“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难道在我国软件产业环境中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吗?正是因为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所以才会出现软件盗版的现象。大家还记得,在20多年前,北京中关村有一家“微宏”软件专卖店公然出售版权软件,而没有获得什么版权人的任何“授权许可”,那时,真是真假软件满天飞,人们几乎没有软件盗版的“观念”。假想时光能够倒流,回到那个“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微软Office与永中Office,两者谈何相互竞争?
永中科技消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多年来,中国的教育系统(机器)不断地为微软培养、输送大批潜在的Office用户的客观环境。这批人非微软产品不用(因为不懂,也不会用)。多年来,我国政府在教育战线的巨量投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不断向广大在校学生灌输(或培训)微软的软件产品,使得微软软件产品成为他们的第一“母语”,使其高度依赖于微软的办公套件Office。在这中间,微软公司占了天大的便宜,嘴上不说,心里面还美滋滋的。
永中科技面对的是一堵看不见的微软“巨墙”,无法突破。这与盗版并无直接关联。现在,永中科技快要死了,还不知道自己患的是什么病,可悲也。永中科技曹参的悲剧在于:他就像一位现代唐吉歌德,想一个人单枪匹马去挑战微软的“大风车”。在永中科技“临走”的(不是指人快死了)时候,他(美籍华人)应当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永中科技败于微软的这堵“巨墙”所造成的千丝万缕社会关系,永中科技被死死地困住在其中而无法脱身,终于走到今天的这般地步。
永中科技的处境使我们同情。永中科技的境遇使我们反省。我们要为永中科技鸣不平,称赞曹参回国创办软件事业的爱国精神,怒指总孽根微软“巨墙”。微软及其伙伴们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偷着乐),一旦东方雄狮醒来,微软及其商业软件包Office,统统靠边站!
说明:我认为,永中科技的所有“债务”与其软件自主研发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相比较,根本算不上什么。希望永中债权人都明白:要是推翻微软这堵“巨墙”,永中科技(自主研发的典型)肯定将要腾空而起。永中科技是我中华的骄傲,死而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