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做生意,做企业,不研究/不探索商业模式者,不能成大气候。所以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间的竞争”。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使得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商业模式成为决定和衡量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日电动车等企业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有效创新,以令人难以想像的速度崛起,赢得市场。与同行相比,新日电动车商业模式新颖、团队管理和执行能力强、品牌优势十分明显。在领导团队的带领下,新日电动车独辟蹊径,前瞻性地推行了诸如销售扁平化的营销策略,提出向消费者提供节能环保、经济快捷、创新科技的电动车,倡导无忧出行方式的理念,迅速抢占市场。一些企业甚至一些产业由于固步自封而走向衰落,而网络交易巨头淘宝网、著名的应用服务软件开发商迅雷、新日电动车等10家企业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有效创新,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崛起,在几年内就做到行业第一,新日电动车已经成为了电动车行业中的领军级企业。“汽车太贵,自行车太累,公交车太挤,摩托车又危险,都不如电动车实用又不贵”。短短的十多年间,电动车这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以星火燎原的姿态蔓延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迅速成长为一个产值近千亿,拥有1.2亿辆社会保有量的巨大产业。新日电动车这个1995年诞生的后入者在其领导团队的带领下,独辟跷径,前瞻性的推行了诸如销售扁平化的营销策略,从2005年开始新日连续四年产销量世界第一,成为中国企业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同时也引起了国际主流媒体的注意,包括美联社、路透社、《时代》周刊、德国国家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韩国《朝鲜日报》等纷纷慕名采访新日电动车,探索电动交通工具的节能环保、新日电动车服务奥运、新日晶胶电池等热点话题。新日电动车的崛起,确实有其必然性,值得学术界研究、企业界效仿。那么,新日电动车股份制有限公司商业模式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笔者带着疑问,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概括,认为,新日电动车股份制有限公司成功或初战告捷就在于其商业模式较好。
一、推出绿色交通新概念
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节能环保)”,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其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争取最大的交通效率。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倡导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识。恰好,“低碳环保”也一直是新日电动车的发展战略,使用电池作动力的新日车比燃油动力的机动车会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所以新日在媒体界有一个很好的头衔, 那就是“绿与金对峙的终结者”。成立于1995年新日电动车主营业务都是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新日的每一项探索都在有意无意地推动着低碳经济,它的能耗是摩托车的六分之一,是汽车的十二分之一。根据测算,电动车每跑一公里大概消耗半分钱到一分钱的电费。如果一个人每天上班十公里、下班十公里,365天用电,每年消耗电费大概是30-60块。如今新日硅胶电池可以达到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一块电池可以充电260次,比一般的普通电池增加60次。电动车不排尾气,对环境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如果现在中国的1.2万电动车统统转化为汽车,每年多消耗石油1800万吨。所以可以预见,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完善,以新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必将取代燃油交通工具,登上交通工具的主流市场。
二、用品牌占领高端市场
新日电动车是主要从事电动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大型民营股份制拟上市公司,目前新日电动车已发展成为在中国拥有南北两大生产基地、5家骨干企业、员工总数3000余人,销售规模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的中国电动车行业龙头企业,2009年,新日先后被多家知名权威机构获评“电动车行业冠军”、“中国成长百强冠军”和“21世纪最佳商业模式”等众多殊荣,新日电动车案例被选入清华大学MBA教学案例。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非常重视品牌建设,注重利用新闻媒体来宣扬产品优势与特长,讲究用品牌占领垄断高端市场。他们盐分重视获取荣誉、捍卫荣誉。2008年6月28日,新日荣获由中国企业家杂志举办的“21未来之星”评选并荣获“21未来之星”—2008年最具成长性新兴企业”奖。2008年11月28日,新日电动车荣获由《当代经理人》杂志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成长百强榜”第13强殊荣。2009年6月16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在北京发布200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新日电动车以37.25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名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224位,被评估为中国电动交通工具行业品牌价值最高的企业。2009年8月8日,新日电动车在中国贸促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品牌节上,荣膺 “电动车行业冠军”。2009年11月19日,凭借“业务专注,分造分销”等32字经典商业模式和独特价值主张,世界电动车龙头新日电动车与淘宝、迅雷等10家企业经过激烈竞争,在大量候选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膺“21世纪中国最佳商业模式”奖。2009年12月20日,由《当代经理人》杂志主办的第十二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暨2009第八届中国成长百强揭晓,新日雄居榜首获得冠军。2009年12月29日,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与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双方在会上签署赞助协议,新日电动车正式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电动车供应商”。 2010年1月31日,在首届中国电动车行业年会暨2009年度电动车颁奖盛典中,新日电动车包揽了“推动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以及“2009最受消费者喜欢的电动车品牌”这两项最具分量的奖项。 2010年5月,新日电动车荣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颁发的“绿色文明贡献企业奖”。 在2010年6月27日由人民网和中国发言人网共同主办、由人民日报社举行的“首届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发言人”颁奖盛典上,连续四年产销量全球第一的世界电动车龙头企业新日电动车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胡刚当选十大新闻发言人,新日电动车代表新能源交通工具行业荣膺中国企业新闻发言人俱乐部常务理事单位。作为行业内唯一一家获得参评资格的企业,新日电动车获得了评选活动组委会的高度评价:通过以很少的代价成功服务和营销北京奥运会,新日电动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短时间内飞速上升,成为2008年以来品牌价值上升最快的强势知名品牌。近日,新日电动车不但被国家工商总局权威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更是以37.25亿元的品牌价值,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9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榜单上超过众多汽车品牌,领跑新能源交通工具行业。新日电动车从成立初始就意识到建立新闻运营机制的必要性,把新闻传播当成一种新的财富创造模式来加以研究和运用。新日电动车充分利用新闻推动企业发展,加速新日成长为世界电动车第一品牌。胡刚主张品牌管理者适合兼任新闻发言人,直接在品牌管理框架内扮演对于新闻事件进行策划、实施、传播三位一体的重要角色。在 “2009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中,新日电动车凭借其领先行业的四大新型核心技术.策划了"新日科技登峰造极"的珠峰活动主题,在喜玛拉雅山地区进行世界海拔最高的电动车科技实验和设立了海拔最高的电动车租赁站,并通过其公司内部的新闻运营机制,及时传播,将这信息更深更广的传达到市场,品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奥运中心区域尾气零排放,向世界兑现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承诺。新日电动车为北京奥运会竞赛和非竞赛场馆提供了3025辆电动车和相关服务,为中心区域尾气零排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了助力“低碳世博、科技世博”,新日电动车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了10款车型、450辆四轮电动车和两轮电动车服务世博园区,包括国内首创的银行运钞电动车、医疗救护电动车和。作为世博园区内“低碳”与“科技”元素的代表,新日电动车以“零故障”圆满完成首月绿色服务,目前新日世博电动车已累计为世博园区减排150吨,相当于在园区内种植了12047棵4O年的参天大树的减排效果。新日也凭借奥运和世博舞台,一跃成为消费者心中最信任的品牌之一。 新日电动车副总经理、世博办公室主任胡刚表示,经过11年的发展,新日电动车已经从最初的创业企业蜕变成如今全球电动车行业的领航者,曾完美服务2008北京奥运,是2010上海世博会指定电动车供应商,并且取得了从2005年起连续5年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的骄人战绩,这与新日历来以“质量、服务、创新”三大核心作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以创新型管理模式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是分不开的,新日也将一如既往地向消费者提供节能环保、经济快捷、创新科技的电动交通工具产品,倡导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让消费者感受新日全球领先的“世博品质”,享受奥运金牌式的售后服务。
新日电子云车公司树立的战略发展愿景就是“树百年新日,创世界第一”;确立的发展理念是“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新日”!标榜的服务理念是“走进新日,感受阳光”; 践行的 合作理念是“好朋友,向上走”。 2011年,在第六次蝉联产销第一后,新日提出了“好品质,看新日”的口号。在去年就有权威的机构发布了一个《国内首份电动车口碑榜》,其中新日电动车以综合指数排名第一,成为最受消费者信得过的电动车品牌。新闻作为信息的载体,为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创造财富服务。当今社会,新闻已经成为企业财富创造的新模式,新闻传播的能力正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提出了战略发展方向,即到第三个五年计划即2014年末,新日电动车将实现年产销各类电动交通工具500万辆,年产值达100亿元;到第四个五年计划即2019年末,新日将在电动交通工具产业成为年产值超过300亿元、对电动汽车行业有影响的、在中国企业界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
宋祖英风景专集-宋祖英《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