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等经济体经济财政支出推动公债膨胀,高负债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进而刺激通胀和新资产泡沫,诱发新一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
为了拯救危机而去制造新的危机,债务与流动性正在形成一个循环链。从债务情况看,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债务前景正在急剧恶化。当前,美国两党围绕调高公共债务上限展开激战,债务危机逼近美国;日本公债总额达到10万亿美元,为其经济总量的2倍,灾后重建项目的融资将是一个大难题,日本政府可能将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日本政府国债发行规模已经达到创纪录水平,债务前景堪忧。发达经济体2011年的平均公共债务比率将超过其GDP的100%,为二战以来首次。
未来全球主权债务市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是如果日本债务融资需要海外资产回补,可能导致欧美债券市场风险增大。因为在2010年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后,日本资金是欧洲债券的重要购买力量;同时日本资金也是美国债券的主要购买力量,至2010年年底日本持有8823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为美国第二大债权国。日本为撤回资金可能对包括债券类的美欧资产进行减持,导致国债收益率急剧升高。
二是欧债危机继续蔓延,葡萄牙将成为第三个救助国家。尽管欧洲峰会已经就欧债危机的救助达成一致,但救助体系面临非常大的融资难题。目前,主权信用评级频遭下调推升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国债收益率及利差均达到历史高点。
三是今年上半年,除到期的约3000亿欧元债务再融资外,美国、英国、日本和欧洲区其他国家在2010年下半年到期债务总额大约为4万亿美元,高达全球GDP的6%,发达国家进入新的债务融资高峰期,2011年将成为全球发达经济体为短期融资展开竞争的一年。
背负沉重债务的情况下,流动性是最好的求解债务困境的方法。在预算危机不断拉警报的当下,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的美联储,若贸然抽回流动性,美国国债收益率将出现大涨,这将加重消费者、企业及联邦政府的债务负担,并使美国的财政状况更加恶化,美联储怎敢轻举妄动。当前,美国国债似乎也并不再像前些时候那么吃香,全球最大债券王正在沽空美债,最作为全球最大债权国的日本,净海外资产总额相当于GDP总值的60%,然而大地震以及灾后重建让日本四顾不暇势必减持美债,第二大债权国的中国也在寻求外储多元化的战略转型,美国国债成为美联储政策退出的最大羁绊。
因此,美联储需要用“天量”的国债购买计划来支撑流动性战略。从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上看,尽管美国经济复苏动力转强,但尚属合理范围内的核心通胀率、远低于5%目标的失业率,低迷的消费信贷、迅速攀升的债务成本以及脆弱的房地产市场还不足以让美联储贸然加息。
美联储全球创造货币的机制与一国央行的货币创造机制相似,但由于是跨境的货币循环,全球货币创造的乘数要是各国的汇率制度而定,特别是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新兴经济体最为显著,因为还要通过贸易逆差获得美元外汇资产以及购买债券等形式回流美国,进一步乘数放大美元流动性。
再看日本,日本债务前景恶化必然要求助于量化宽松,在日本公共债务和央行资产负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日元无节制的发行将进一步深化日元套息资本的地位,从而使日元的泛滥外溢更大空间的提升全球流动性,多重力量叠加,全球流动性的规模与冲击力量前所未有。
因此,未来几年中全球基础货币都将加速增长,进而导致通胀压力增大以及可能资产泡沫的涌现,诱发全球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
诱发全球新一轮金融危机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
评论
编辑推荐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