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斌:3600万套保障房是还账而非恩赐


    对于无力购买商品房的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住宅是政府天经地义的义务。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这三个经济体,虽然商品住宅价格之高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均提供了较多的保障房。

     中国香港政府成立港府房屋署,以供应公有住宅的方式,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居屋计划”所推出的房屋素质已经可以与商品房媲美,大部分为二到三居室,有独立厨房、卫生间和保安系统。1997年,在全港650万居民中,居住在出租公屋以及政府补助出售单位的人口已达到33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50.97%。

    新加坡居民享受了近乎完美的保障房。2000年,有82%的新加坡人拥有政府提供的组屋,83%的人居住政府组屋。而购买政府组屋的价格非常低,三居室的购买价格长期以来维持在略高于新加坡家庭平均1年收入的水平。

 

 新加坡政府组屋平均售价与家庭平均年收入之比

年份

三房式

四房式

五房式

1975

1.2

2.0

3.4

1980

1.1

1.7

2.5

1985

1.2

1.8

2.7

1989

1.0

1.5

2.3

信源:《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与管理》

 

    日本1986-1990年,公有住宅占比为37.6%,而1991-1995年,达到了52.7%。

 

    而中国自房改以来,中国保障房长期缺失,不仅是商品住宅价格长期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还导致中低收入居民的强烈不满。长期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在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上的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公租房也是最近两年的“新发明”。

    2006年3月原住建部通报的全国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用于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资金为仅47.4亿元,仅有32.9万户最低收入家庭被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全国范围内仍有70个地级以上城市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福建、河南、云南、吉林、甘肃、内蒙古等6个省(区),实施廉租住房制度的城市不足50%。

保障房的主要品种——经济适用房的投资,不仅总量长期在低位徘徊,与全国房地产的投资相比,比例也是持续下降。2003-2008年,全国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与房地产投资额的比例从6.10%逐步下降至2008年的3.21%。

                   

 

 黄祖斌:3600万套保障房是还账而非恩赐

     

    不仅如此,数量上严重供不应求的经济适用房,大量落入权贵和富人之手。

    2010年12月陕西山阳县被爆经适房申请者九成是公职人员。2011年福建省上杭县的经适房申请名单显示:申购者中87%为来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根据《上杭县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细则》,申请经适房家庭人均收入应低于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从名单公示的家庭收入申报数据看,只有两名申请者超标。但符合此次申购经适房资格的家庭共有1568户,其中来自县委办、财政局、国土局、法院等党政机关的接近600户,来自各中小学校的超过800户。

    骗购保障房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以深圳为例,深圳在审核保障房申请人的过程中,剔除的不合格申请者共有约3000人(有的申请者有近300万的资产),有的落选者把无耻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单刀赴会,到审核机关处威胁工作人员。

    正因保障房已普遍沦为“特权房”,学者茅于轼曾提“荒唐建议:廉租房应不带厕所,因为只有这样特权人士才看不上,才能真正提供给低收入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