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的美酒味道


赤水河的味道

  赤水河还是一条名符其实的美酒河。

  从地理的角度上看,赤水河是整个中国的“酒核”。到了赤水河流域,不出百里,必有好酒。在这个深山河谷中,隐藏着一个普通的小镇——茅台镇。馥郁的酒香就在这个狭小河谷中弥散开来,那是一种奇特的香味——酱香。

  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的“茅台酒”就产自这里,它也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唯一产区。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以及微生物群形成了这个神奇的区域,它如活化石般保存了中国酿酒的最高技艺。

  正因为如此,和下游赤水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遥相呼应,国酒茅台酿造技艺今年也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酿酒业是一项污染小、效益高,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有人这样测算过:一个茅台酒厂每年的总产值,相当于14个乌江梯级电站的年总产值。

  赤水河谷因酒而兴,因酒而名。近年来,在国酒茅台的强力引领下,地方酒业迅猛发展。国酒茅台进一步做大做强,仁怀、习水白酒产业资源优势集中度进一步加强,特色进一步显现。围绕茅台酒,贵州习酒等上百家酿酒企业形成众星拱月般的产业集群,逶逶迤迤地沿着赤水河形成百里酒廊。大大小小的酒厂和作坊,把赤水河谷变成一个巨大的酒窖,几百年酿酒历史积累下了宝贵的微生种群。酒酿得越多微生物越丰富,酒就越香。这些宝贵的微生物在河谷里漂浮着,它们看不见,但却无处不在。

  酿酒业是仁怀千年传承的传统产业,也是仁怀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强势产业,酒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65%。2008年,全市白酒产量达8万吨,从业人员近3万人;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值超过80亿元,占地方工业总值的95%。仁怀因为酿酒业而名列全国西部百强县(市)第34位、贵州省十大经济强县(市)之首。

  一方水土酿就一方美酒。茅台河谷酱香美酒的酿制,必须使用本地生产的无公害有机红高粱,不能用其他地区的高粱代替。这种高粱在当地被称红粱,粒小、皮薄、淀粉含量高,经得起多次蒸煮。本地红梁是酿酒的主要原料,仅茅台酒厂一家就要收购5万吨。2008年茅台地区的本地红梁价格飞涨,从1年前的每斤1.9元涨到了2.6元,而外地东北红梁价格每斤还不到1元。按计划,仁怀市政府这一年要实现每户农民增收200元。由于红梁价格上涨,这个目标轻松完成。这是政府乐于看到的结果。红梁价格的上涨主要原因在于本地大小酒厂、作坊的争相抢购,当地戏称为“红梁大战”。

  红梁价格上涨,直接刺激了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民的积极性。端午节后,正是酒师们制造曲药的时节。仁怀坛厂镇楠木村,村民沈旭正在精心打理着刚刚流转来的300亩高粱地,高粱苗已有20厘米高,长势相当喜人。等到秋收时节,红红的高粱在夕阳下酡红如醉,煞是好看。

  在仁怀、习水等有条件的赤水河地区,几乎家家户户种植高粱,两县市今年共种植红梁37万亩,像沈旭这样的大户亦不在少数。田间地头成为酿酒企业名符其实的“第一车间”。以前沈旭是种植水稻的能手,3年前开始大规模种植高粱。他算了一笔账:种植水稻亩均收入最多1200元,种植红梁要翻一倍哩……

  千里赤水河,一直奔腾在川黔两省的边缘地带,亘古不变。它厚重,承载着酒文化、盐运文化和长征文化;它神秘,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应接不暇的美景、独特的酿酒技艺,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学者和游客;它贫困,欠发达、欠开发的状态一直没有改变。

  为期一个多月的采访结束了,这样一句话一直在我们脑海里回荡——

  边缘的精彩,未知的诱惑,贫困的财富!

 

原文地址:http://news.gz163.cn/news/x_zhuanti/8486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