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造假上市者逐出市场


  最近几个交易日,市场除了关注日本地震后续影响、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热点外,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无疑亦是吸引投资者眼球的看点之一。

  从目前已知的资料看,绿大地是一家“问题公司”。2006年11月份,绿大地曾首次闯关IPO,但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一年之后的重新上会,绿大地终于跻身资本市场。但是,这家中小板公司,挂牌之后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其一是公司高管变动频繁,从董事、总经理到监事会召集人像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另外,2007年年底挂牌以来,绿大地已历经三任财务总监。其二是三次更换审计事务所。自2008年10月份为绿大地上市立下“汗马功劳”的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被下岗”后,上市公司已三次更换审计事务所,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今年元月份。其三,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间,绿大地曾五度反复变更业绩预报、快报;再加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何学葵持有的股份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以及此次董事长被逮捕等,说明上市公司问题成堆。

  绿大地董事长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至少说明绿大地在上市过程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似乎也说明了绿大地为什么2006年上会时会遭遇否决,而次年又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尽管当年来自联合证券的保荐代表人曾表示:有充分理由确信发行人的申请文件和公开发行募集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保荐代表人已勤勉尽责,对发行人申请文件进行了尽职调查、审慎调查。然而,伪装一旦被撕下,剩下的就只有“裸泳”。

  在绿大地上市过程中,保荐人明显没有做到如其所吹嘘的“尽职调查、审慎调查”,证监会发审委亦没有把好最后一道关口。因此才会出现绿大地董事长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逮捕的事件,才会出现其董事长所持股份被冻结后连续的跌停板走势,以及投资者遭遇的惨重损失。

  当唯利是图成为市场参与者的唯一目的时,这个市场其实隐藏着更大的风险。或许绿大地的投资者可以通过索赔来挽回损失,但其对中国证券市场所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谁能挽回?其导致的市场诚信缺失谁又能弥补?

  除了绿大地涉嫌欺诈上市外,当年的红光实业、大庆联谊、江苏三友等均是其中的“佼佼者”,另外,苏州恒久、立立电子上市进程被紧急叫停,也与其涉嫌造假上市密切相关。

  毫无疑问,众多企业敢于造假上市,违规成本低是主要原因。而违规成本低的内涵已不仅仅包括对违规者的处罚过轻,相反,其已成为违规者的一道“护身符”。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看到市场中违规者前仆后继的壮烈景观。

  造假者应该付出代价,但代价却不应只局限于谴责、罚款与市场禁入等“表面”行为。将造假者逐出市场,以严惩违规者,警示后来者,才是严刑峻法的应有之义。